行业乱象亟待加强监管
此前曾有媒体卧底曝光餐巾纸行业的种种乱象:宣称“全密封包装”的餐巾纸,其实出自“全手工包装”的小作坊,这些小作坊常常是厕所、餐厅与车间、仓库“一体化”,环境状况极差。而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小作坊多用原本应用来生产厕用纸的原纸来生产餐巾纸。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董金狮指出,根据国家规定,卫生纸允许采用回收纸做原料,但生产餐巾纸却不允许。一些造纸厂用回收纸来生产卫生纸,为了让纸变白,会在生产中加入脱墨剂、滑石粉(碳酸钙)、荧光增白剂、漂白助剂等化工原料。这些化学成分,都是对人体皮肤有害的。同时,一些纸厂出于生产便利考虑,往往混产卫生纸、餐巾纸,原料也可能混合使用。
为何餐巾纸行业如此乱象丛生?业内人士分析,制度缺失、监管难、查处难是主要原因。
董金狮说,目前,和食品直接接触的用纸,如水杯、纸餐盒等食品用纸,国家已明确规定需要有“QS”认证。而餐巾纸没有纳入食品用纸的范畴,属于监管的真空地带。这就造成全国生产餐巾纸的上万厂家,生产标准各异,质量良莠不齐。
另外,由于监管部门的职责权限不明确、不清晰,也导致一张小小的餐巾纸从生产、流通到消费,有多个部门在管,却没有管好。
目前,市场上对卫生纸和餐巾纸没有明确的划分界限,大部分卷筒纸只在包装上标明“卫生纸”,部分包装较好的标明“面巾纸”、“纸手帕”、“纸面巾”。至于哪些可以用于擦嘴、哪些只能当作厕用纸,消费者无法从包装上获得参考信息,只能凭感官判断质量,使得一些不法厂家难以得到有效监管。
因此,业内人士呼吁,政府应尽快对餐巾纸实行QS市场准入制度,并需明确餐巾纸包装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