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林市出产的林产品松香、树脂
【核心提示】一直以来,玉林市各级林业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着力抓好林业产业发展,不仅使山坡绿了,还让农民的钱包“鼓”了。2015年,全市林业总产值达388.3亿元,同比增长25%。
林下种养,树下淘出“金子”来
玉林多丘陵山地,森林覆盖率达61%,发展林下经济条件得天独厚。据统计,全市森林面积1175万亩,其中适宜发展林下养殖的林地有152万亩,适宜发展林下种植的林地有615万亩。
林下养猪是陆川县发展林下经济的一大特色。“在山林里放养土猪,不仅自然原生态,还能减少生猪生病、节省成本!”陆川县清湖镇农户张江告诉记者,自2011年他从林业部门了解到林下养猪有前途后,便开启了他的林下养猪之路,结果因为陆川土猪肉质鲜美,深受外地客商青睐,常常出现土猪供不应求的情况。
玉林素有“南方药都”的美誉,拥有着南方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依托这一优势平台,玉林市各级林业部门积极引导农户林下种植中草药。在北流市、容县、兴业县、福绵区等地的丘陵地带,“鸡骨草”、“铁皮石斛”、“鸡血藤”、“茯苓”等中药材都有规模化的种植。
2015年,玉林市各级林业部门大力实施林业生态扶贫,组织实施林下经济“十百千万亿”活动,全市累计发展林下经济面积20.74万公顷,林下经济产值达111.1亿元,连续几年位列全区第一,并成为广西首个超百亿元的地级市,惠及林农人数158万人,带动农民增收34.9亿元。
林产品加工,抓住“木”字促增收
林产品加工是发展林下经济的产业延伸。近年来,玉林市重点培育了异型板、集装箱板、竹藤芒编、森林旅游、花卉、野生动植物繁育利用等特色林业产业集群。
玉林市木材经营(加工)主要以人造板为主,是玉林市林产工业的支柱产业。2015年,玉林市人造板产量达335.8万立方米,林产加工业成为全市林业增长最快的规模产业集群。
广西六万山林业有限公司位于兴业县大平山机械产业园,在林业部门的政策支持和引导下,该公司依托六万山丰富的林木资源,主营竹木复合集装箱底板。该公司负责人说:“经过一番探索,公司制作集装箱底板时,用竹木和短周期用材林代替生长周期较长的硬杂木,使产品实现了生态环保,节约了林业资源,同时也减少了玉林对云南、东南亚等地木材原料的依赖,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目前,因为产品品质上乘,竹木复合集装箱底板远销全国各地。”
截至去年底,全市共有林产品加工企业2757家,带动社会就业20.1万人,带动社会就业的劳务收入41亿元,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和经济社会发展。
今年,玉林市政府印发了《提高玉林市“十三五”林产品加工业水平的工作方案》,进一步加快林产工业改造升级和建设林业产业园区、林产品专业市场的步伐。
特色经济林,绿了山坡富了农民
众所周知,玉林市地处亚热带地区,水热条件好,经济树种资源丰富,荔枝、龙眼是我市传统的大宗水果,松脂、八角、肉桂、沙田柚等在全区、全国享有盛名。
但随着市场经济以及多元化社会的发展,玉林市经济林发展面临新的课题。为此,玉林市在继续稳住传统经济林优质树种、品种经营的基础上,积极发展油茶、沉香、橘红、澳洲坚果、毛柑、金观音、鸦胆子等生态、经济效益兼优的特色经济林,试种树棉、辣木,加快推进全市林种、树种结构调整步伐,使全市经济林呈现出“稳中有增、稳中有转、稳中有优”的发展态势。目前,全市经济林总面积约13.47万公顷,占森林面积的17%。
“科学规划,坚持基地引路和带动,才能少走弯路。”玉林市林业局营林科负责人说。为有效推广特色经济林,促进农民增收,玉林市各级林业部门采用“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科技先导、企业主体”的运作模式,做好规划设计,以项目带动发展,尤其对新发展或新引进的经济林,选择好发展主体和龙头企业,利用企业雄厚的资金和力量,打造可看、可学、可推广的种植示范样板,水到渠成带动周边群众规模发展,更快速有效地推进特色经济林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2012年,玉林市金观音茶业有限公司落户福绵区,在山清水秀生态美的梦幻水乡景区周边种植金观音(铁观音茶树的另一个品种),并大获成功。该公司于2014年11月就地成立了“安田茶叶专业合作社”,以“公司提供种苗、技术、肥料,农户出田地、出劳动力”的模式,吸引山区农民群众加入合作社,发展种植金观音茶树。目前,基地发展金观音面积达33.35公顷,并有部分进入了初产。由于茶叶色优味佳、质量上乘,去年共产茶叶约20000公斤,未经推介便销售一空,供不应求,还引来了不少观光品茶的旅客。该公司提出,未来三年将继续加大投资力度,向周边辐射再开发33.35公顷山地作为种植及产品加工基地,把它打造成集茶叶生产种植和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示范基地,有力带动周边群众增收致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