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3月23日国内财经早间看点

松香网综合
2010-03-23
阅读次数:5665
阅读字体 【

  3、中国经济持续向好 商品走势独立性增强

  上周五,印度意外加息给海外期货市场带来动荡,美元指数走高,原油、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回落。与外盘相比,本周一国内商品期货价格表现不一,金属随外盘回落,农产品由于国内气候影响继续保持强势,而能源化工产品逆势走强,其原因较多,但主要是国内外经济环境的相对变化正在使国内商品价格走势的独立性增强,使其不再主要是受国外同类商品价格影响,而是反过来影响国外同类商品走势。

  首先,自美欧经济危机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始终领先于西方和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去年,当西方主要发达国家GDP增长普遍为负数时,中国GDP依然保持了8.7%的增幅,也领先于金砖四国中的其他国家。

  其次,中国货币政策具有相对独立性。中国金融体系和制度与西方发达国家还有很大不同,处于相对封闭状态,这也是我国能够抵御上世纪90年代东南亚金融风暴和本次经济危机的原因之一。

  再次,随着经济形势逐步好转,国内需求状况在逐步改善。三月是农膜需求旺季,LLDPE价格有望获得支撑。

  总之,由于当前中国经济状况和在世界上的地位,其对世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中国需求对于商品价格的影响不再微不足道。因此,受国内需求影响而形成的一些商品价格在国际上同样具有主导地位,从而影响国际上同类商品价格。

  4、发改委评估成品油定价机制 细则面临调整

  “国家发改委正在对成品油定价机制运行效果进行评估,并将根据国内市场运行情况对定价机制细则做出调整。”3月19日,在由金银岛网交所举办的“2010年中国石油市场形势研讨会上”,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主任助理、副研究员姜鑫民说。

   发改委对定价机制的评估显示,过去一年来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频率明显加快,成品油市场基本保持稳定。2009年1月1日至今,国内成品油价格先后8次调整,其中5次上调,3次下调,价格调整频率之高为历年之最。

   与此同时,囤油套利、政府市场均衡任务繁重、油价改革难以一步到位等问题也显现出来。“政府部门是价格市场化的积极推动者,但需要平衡的利益主体太多。石油产业具有竞争性、基础性的双重属性,近中期内价格完全放开并不现实。市场化是价格改革的方向,积极稳妥、稳步推进则是我们的改革路线。”姜鑫民说,“个人认为,成品油完全市场化并没有明确的时间点。待市场主体相对多元化、竞争比较充分,成品油价格市场化便水到渠成。”




资讯,会议,会展服务

杭迺懿  13481109710 
 




 

     

 
 
Copyright © 2000-2012 Sinoinfo Ecommerc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广西华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备案号: 桂ICP备15007906号-11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299号
电话:0771-5553301    传真:0771-5553302
网址:www.rosin-china.com    邮箱:rosin@rosin-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