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陈德铭:中美贸易顺差在中国 利益在美国
商务部网站30日消息,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近日在署名文章《建设性地推动中美经贸关系健康发展》中指出,中美经贸合作不仅给中国,也给美国带来巨大收益。简单地把中国在货物贸易中的顺差解读为“中国受益美国吃亏”是非常片面的。陈德铭表示,中美贸易顺差在中国,利益却在美国。
中美建交以来,双边经贸合作快速发展,2009年两国货物贸易额近3000亿美元,比建交初期的1979年增长了118倍,美国企业在华投资累计达622亿美元。陈德铭称,在这三十年里,中美经贸关系并非一帆风顺,但任何曲折都没能遏制两国经贸合作不断前进的步伐。
对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陈德铭称,应全面客观地理性分析。陈德铭指出,中美贸易格局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产业分工的结果,而美国对华出口管制也加剧了双边贸易不平衡。此外,陈德铭指出,美国对华逆差程度被明显高估。中美共同发布的报告指出,2006年美国实际对华贸易逆差应在美官方数据基础上缩减26%。
2、央行例会关注通胀预期及资金流入
日前,央行召开2010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会议。据悉,如何看待当前经济形势,下一阶段的货币政策思路,以及资本流入导致流动性过剩、通胀预期管理、银行信贷均衡性等话题,成为这次会议的重要议题。
分析人士指出,当前的低利率不能反映真实的资金成本,过多的流动性进入资本和房地产市场而没有进入实体经济,因此应收紧货币政策,引导社会合理有效配置资金。
不少专家表示,由于存在通胀预期,建议上半年或年中加息一次,加息的目的重在发挥货币政策的宣示作用。在人民币“渐进升值”的同时,加息可以抑制资本流入。继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并加快央票发行,控制银行体系流动性。通过优化信贷结构、实行差别化信贷政策,提高信贷资金使用效率来抑制资产泡沫的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