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创10个月以来新高
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昨日突破6.8260关口,创去年5月以来新高。市场猜测央行对人民币升值态度已逐渐明朗,汇率调整可能会提前。
路透社昨日在解读国家发改委一份报告时认为,中国为重启人民币升值做好准备。但这份报告事实上是发改委在今年两会期间报告的一部分,并不能代表官方的最新态度。
海外市场的观望情绪开始浓厚。昨日,人民币NDF持稳,机构开始冷静等待中美高端会面的结果。
2、三年期央票重启 央行进一步收紧流动性
在时隔近2年后,中国央行将于4月8日重启3年期央票发行。专家认为,此举旨在进一步收紧流动性。
央行7日发布的公告指出,将于8日发行150亿元3年期央票。这是自2008年6月26日以来,央行首度发行3年期央票。
与目前发行的3月期央票和1年期央票相比,3年期央票能够深度锁定流动性。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专家刘煜辉指出:“此举是进一步收紧流动性的信号”。中国银行高级分析师方明也认为,这体现了政策趋紧的趋势。
专家认为,重启3年期央票与一季度经济数据表现强劲有关,目前经济表现要好于此前相关部门预期。
方明指出,在目前加息时机尚不成熟,特殊汇率政策尚未退出情况下,3年期央票可以作为一个过渡工具,成为新的流动性锁定工具。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特聘副研究员何一峰分析说,三年期央票的重启表明央行对经济复苏的信心更强了,同时也表明央行更关注管理通胀预期。刘煜辉认为,重启3年期央票能够抬高长期利率,对投资冲动和资产泡沫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