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林被当做低产林“炼山”
因为晨鸣纸业林浆项目而毁林的不仅是斗门桥村,咸宁市通山县今年准备施行4万多亩的林浆纸造林工程,其中九宫山镇承担了8700多亩的任务,是“炼山”(放火烧山)造林工作量最大的乡镇。
就在今年3月19日,通山县九宫山镇政府在该镇与相邻的闯王镇交界处,组织了一次“炼山”造林,此次“炼山”原计划烧毁山林1900亩左右。但在“炼山”时,突然刮起大风,飞扬火屑引燃了隔离带外的山林,并迅速向周边山林蔓延,火势很快失控,过火林地面积超过数千亩。
对此,咸宁市林业局办公室主任高建军告诉记者,用“炼山”形式清理的山地都是“低产林”。
“虽然对低产林国家有明确规定,但在实际执行中,南方地区普遍存在把天然次生林当做低产林或宜林荒地毁掉,改种杉木、毛竹、松树和油茶等用材和经济林木。”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刘金龙说。
据2008年8月31日发布的《湖北省低产林改造工程建设管理办法》,低产林的界定分为通用标准和经济标准。通用标准包括林相残败,功能低下,并导致森林生态系统退化的林分等;经济标准包括树高、蓄积生长量较同类立地条件林分平均水平低30%以上等。
而通山县闯王镇汪家畈一位汪姓村民说,被“炼山”的并不是什么低产林,是已经分配给村民的天然林或次生天然林,生长着碗口般粗大的樟树、杉树……
“尽管我们已经拿到了林权证,但今年年初村委会突然说,林地被统一租给了晨鸣公司,这是县乡政府下达的任务,我们老百姓也只能照办。”该村民说,汪家畈村民的林地被租用了50年,每亩年租金仅15元。
“我们就算是在自己的林地里砍树,派出所也会来罚款。”让该村民想不通的是,3月的大火导致如此大面积的天然林毁灭,竟然没有任何人质疑。
“最终毁掉的是整个生态系统”
天人生态公司董事长师智敏是咸宁本地人,他在咸安区横沟桥镇孙祠村开发了上千亩有机果园。他告诉记者,很多所谓的低产林其实就是天然林。与经济林不同,天然林生物多样性丰富,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效果最好。
“从生态角度来说,还是天然林效果最好,咸宁的坡地并不适宜开发耕作。”师智敏说。
“即使是所谓的杂树,也是有很好的生态效益。”刘金龙说,而且由于用材和经济林木生长很快、高产出,普遍存在林地退化的问题。为了抑制杂草生长,保证高效益,在林地必然会使用大量除草剂、杀虫剂、化肥等,在一定程度上也带来了农村面源污染。
“在我国的南方集体林区,天然林的面积应当保持在50%以上。当下中国南方不少重点林区县,人工林的面积已超过了50%,由此诱发了病虫害频繁发生、森林火灾加剧,易发生干旱、水土流失、泥石流等自然灾难,对当地的人民生活和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在整体上也威胁到国家的生态安全。”刘金龙警告说。
国家林业局高级工程师沈孝辉认为,我国森林面积现在看似在扩张,但实际上由于过度重视人工种植森林,导致人工纯林的面积越来越多,天然森林的面积越来越少。
“一些除了山和田没有其他资源可利用的地区,天然林的替换最为剧烈。”沈孝辉说,在缺乏监督的情况下,一些地方为了某种利益,甚至可以把一片长势非常良好的天然林鉴定为“宜林荒山”,将其砍伐后种上各种经济林。
“某种程度上说,我国的生态恶化是砍树造成的;从另一个层面上说,我国的生态恶化,可能恰恰是热衷于种树造成的。”沈孝辉强调,种,就意味着要对土地进行人工干预,意味着要把认为有用的物种强行安排到某个坑位中,意味着为了保证劳动的成果,得不停地压抑其他的物种……最终受损的是整个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