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新平:工业化推动县域经济成功转型

云南日报
2010-11-16
阅读次数:5044
阅读字体 【

  工业经济提速带动县域经济成功转型

  大企业、大项目带动了大发展,这是新平县工业由大到小、由弱到强的关键。

  2000年新千年开局之后,新平县的工业开始显现活力。除了大红山“两矿”不断壮大之外,民营企业也不断得到优化。2003年,福建仙福集团出资9600万元收购鲁奎集团的铁矿山和钢铁公司,鲜活、高效的民营资本大举进入新平工业领域,加大了管理改革和技术创新力度,提高了员工的素质和工作积极性,形成了年产铁矿石35万吨、生铁60万吨、钢坯55万吨、线材50万吨一条龙生产加工的企业集团,使新平的矿业得到迅速发展壮大,实现了新平矿业的集团化、规模化经营,真正把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

  中层干部吴海顺说:“昆钢进入鲁奎山,结束了新平有矿无铁的历史,而仙福公司进入新平,则结束了新平有铁无钢的历史。”,仙福公司现已成为全县乃至全市的利税大户之一。2010年,仙福公司预计实现销售收入45亿元,是鲁矿集团改制前2002年1.7亿元的26.5倍;实现利润1.8亿元,扭转了鲁矿集团2002年亏损3019.5万元的局面;上交税金1.3亿元,是鲁矿集团2002年1596万元的8倍。同时,新平县还成功把原电力公司的资产上划给云南电网公司,云南电网公司在新平登记注册了供电公司,解决了原电力公司投入不足的问题,理顺了电力管理体制,企业实现扭亏为盈。2010年,供电公司预计实现销售收入4.7亿元,是改制前2003年3762.8万元的12.5倍;实现利润1560万元,扭转了2003年亏损911.6万元的局面;上交税金3890万元,是2003年494.6万元的7.8倍。云新公司和南恩公司等一批工业企业改制为民营企业后,改变了原来管理粗放和吃“大锅饭”的局面,管理体制和机制进一步理顺,成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经济实体,企业发展创新的能力也大大增强了。

  三十年,弹指一挥间,新平县工业经济在改革开放浪潮的推动下,初步形成了矿冶、电力、制糖、化工、造纸、建材、机械制造、农林产品加工等门类相对齐全的工业体系,涌现出了大红山铁矿、大红山铜矿两家在国内国际同行业中技术、装备处于领先水平的大型现代化地下矿山。其中,矿冶业、电业和制糖产业比重在工业产业中位居前三位,矿冶业在短期内超过制糖产业位居第一,电业位居第二,制糖产业则位居第三,其它产业比较薄弱。目前,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达7000多人。2010年,预计全县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102亿元,是1980年1743万元的585倍,年均递增23.7%;实现工业增加值30.25亿元。预计规模以上工业完成现价总产值98.6亿元,占全县工业的96.7%;实现增加值29.75亿元,占全县工业增加值的98%;实现产品销售收入93.3亿元;实现利税总额14.9亿元;实现利润总额8.5亿元。预计全县产水泥18万吨,是1980年1746吨的103倍;发电量5亿度,是1980年517万度的96.7倍;产纸浆3200吨,是1980年358吨的9倍;产松香4000吨;产食糖5.3万吨,是1980年0.6万吨的8.8倍;同时,还延伸了产业链,增加了新的工业产品,主要是:产铁矿石805万吨,铁精矿390万吨,球团矿86万吨,钢坯85万吨,线材43万吨,棒材15万吨,耐磨钢球7000吨,精矿含铜3万吨。预计工业实现的增加值占GDP的58%;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4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4亿元的41%;全县工业提供的税收达9亿元,占全县财政总收入13亿元的69%;一、二、三产业比重由1980年53:13.8:33.2调整为2010年的9.1:61.7:29.2。工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渠道和推动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关键因素。

  三十年工业经济的发展轨迹,书写了农业大县向工业大县转型的传奇。

  工业反哺带动各行各业大发展

  工业发展了,经济实力增强了,新平县走上了统筹兼顾、城乡协调发展的“以工哺农”之路。

  县级财政每年把新增地方财政收入的县集中部分的30%用于新农村建设,近五年每年累计投入占当年财政支出60%以上的财政资金,用于强化农村水、电、路等生产生活设施的改善和农业良种良法的推广,共实施中低产田地改造11.54万亩,推进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设4.02万亩,新增耕地2.9万亩。坚持规划先行、示范带动,以产业发展、村民素质提高、村容村貌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等为重点,把新农村建设与扶贫搬迁、地质灾害防治相结合,切实改善农村生活居住和生产条件,投入5735万元,完成235个新农村试点村建设,投入1.51亿元,实施地质灾害搬迁,共搬迁2197户。争取上级财政的扶持,完成177个自然村整村推进、3个市级标准化综合扶贫开发、1个扶贫攻坚村、1040人异地扶贫搬迁等扶贫项目。调整优化农业产业布局,粮食安全得到保障、产量逐年增加,烤烟产业健康发展、种植面积控制在10万亩以内、烟农收入保持在亿元以上;蔗糖产业种蔗面积稳定在14万亩左右、蔗农收入稳定在1亿元左右,畜牧产业规模养殖、疫病防控、市场建设成效明显、产值近5亿元;林果产业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发展势头强劲,竹子连片种植面积达24.52万亩;核桃种植面积达27万亩,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成效明显,农业产值和增加值连年上升。2009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3.6亿元,同比增10.2%,实现增加值7.6亿元。农业基础设施的改善和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业产品产量的增加和农民的增收。今年预计农业实现增加值6.9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递增4%。

  加快中心集镇建设步伐,启动集镇特色规划和村庄规划编制,进一步加快以县城、戛洒为重点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进桂山、戛洒、扬武和漠沙四个区域中心升级。率先探索和实施“以工哺农、以镇带村、以村促镇,城乡互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路子,逐步深化经营城镇、经营土地的建设发展思路,制定鼓励农民建房和进城居住创业的政策措施,推动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集中,农业用地向规模经营集中,走出了一条政府不举债、群众不集资、城建不停步、引进盘活的建设新路子。

  2009年,新平的城镇化率达27%,比2005年提高3.78个百分点。集镇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既为群众营造了宜居的生活环境,又为企业优化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带动了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文体娱乐等服务行业的全面发展,构筑起了促进工业、带动农业、服务旅游、繁荣商贸的重要平台。(蒋贵友 辛宣)




资讯,会议,会展服务

杭迺懿  13481109710 
 




 

     

 
 
Copyright © 2000-2012 Sinoinfo Ecommerc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广西华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备案号: 桂ICP备15007906号-11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299号
电话:0771-5553301    传真:0771-5553302
网址:www.rosin-china.com    邮箱:rosin@rosin-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