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振兴中国松香产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赵振东
个人简介
赵振东,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萜类化学利用首席专家,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奖先进个人。
1982年,本科毕业于云南大学化学系化学专业;1985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加工专业;1990年,赴日本近畿大学理工学院访学;1994年,博士研究生毕业于日本近畿大学研究生院工学研究系应用化学专业;1996年,在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完成博士后研究。从研究生到博士后三个重要研究阶段分别师从粟子安研究员、松原义治教授和杨锦宗院士。
现任:中国林产工业协会松香行业分会顾问,中国林学会林产化学化工分会理事、松香松节油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林学会松树分会常务理事,《林产化学与工业》编委,江苏日用化学品协会理事、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浙江(义乌)国家标准技术审评中心技术评估专家。曾任: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松脂化学研究室主任、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林产工业协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林产工业协会松香行业分会常务理事、副理事长;全国辛香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08)副主任委员,全国林化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58)委员,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校外导师,《生物质化学工程》编委等职务。
在建专家工作站两个:2020云南省赵振东专家工作站@普洱市思茅区森盛林化有限公司;2021年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院士专家工作站@楚雄州云南森美达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助力企业在思茅松松脂加工与深加工利用、松节油及天然芳香精油深加工利用方面进行技术创新、新产品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与松脂的渊源
赵振东博士出生于我国著名松脂产区云南省,孩提时代上山采松针、捡松球、抠松脂、砍明子是记忆中最快乐的事情,可以说从尚不明白松脂、松香为何物的年纪就与其结下了不解之缘,松树的清新、松脂的芳香已经永久驻留在了记忆里。
中学时代,跟随中医老师深入自然认识了解花草树木、采集中草药并加以炮制是重要的课程内容之一,云南丰富多彩的植物资源和学用结合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时代的赵博士打开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1982年,赵博士从云南大学化学系毕业,立志继续攻读研究生,在选择院校与专业的时候,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下设的松香研究室,作为全国唯一的专业从事松脂研究的国家级科研机构,在第一时间吸引了他的目光,毅然报考并成功被录取,正式开启了赵博士与松脂的结缘。不曾想,儿时点燃松明子、点燃松脂自制漆黑色琴弦松香的尝试竟成就了他一生的松脂梦想。
科研工作
赵博士从研究生时代起,近40年来一直供职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其中担任该所松脂化学利用研究室副主任、主任的历史达23年。长期从事林产化学加工工程和萜类化学利用等领域研究工作,主要研究对象即为我国最重要的林特产品之一的松脂,是我国松脂领域当之无愧的著名专家。
赵博士在利用松香松节油、天然精油等合成高附加值精细化学品方面建树颇丰,在天然物有机化学、松树化学与松树病虫害、薁类化学利用等领域具有独特贡献。带领团队利用松香松节油和天然精油等天然萜类化合物合成了一系列具备生物活性或独特功能的精细化学品,构建了松香松节油结构稳定化及深加工利用技术研究开发平台,建立了单萜烯和二萜树脂酸精细化利用及萜烯类资源优势互补与保护利用研究体系,奠定了萜类天然资源深加工及工业化利用基础。
带领团队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90余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十五”科技攻关、“十一五”和“十二五”科技支撑以及“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重点项目课题,承担了江苏省杰出人才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948先进技术引进项目、国家林业局重点项目、林化(松脂)产品标准体系及标准样品体系构建、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制定修订及国家标准样品研制等省部级项目。其中,90%以上项目都是围绕松脂、松香和松节油研究利用展开。
基于各项目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取得部省级鉴定科技成果2项、认定成果4项,截止2022年10月底,发表研究论文288篇,其中SCI、EI收录99篇,申请专利111项(其中国际及国外专利18项),获得授权专利78项(其中发明专利59项,国外发明专利14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
生产线建设
赵博士不仅在松脂资源的科研工作中投入了巨大精力,在推动研究成果的产业化方面同样倾注了大量心血。赵博士及其团队与国内绝大多数松脂企业保持有长期且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多家企业先后开发建设了多条松脂加工及再利用生产线,包括:1986年,参加了在广东德庆松香厂建立浅色松香生产线的试车工作;1997年,参加了在福建长汀林化厂建立浅色松香树脂生产线的试车工作;2003年、2003至2005年,在株洲松本林化有限公司分别建立了香叶基丙酮、金合欢醇、植物酮中试示范线;2013年,在广东松林香料有限公司建立了α-松油醇生产线;2017年在广东韶关林和林业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加氢专用萜烯树脂中试生产线;2017年和2018年,在湖南松本林业有限公司分别建立了无色萜烯树脂和对䓝烷二胺中试示范线,2016年开始与厦门百度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云南森美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进行松节油炼制桉叶素的研发、试生产及生产线建设。
完成中试或实现生产的产品,都属于高附加值松节油深加工产品,绝大多数为在国内首次实现规模化生产,如对䓝烷二胺、无色萜烯树脂等产品从根本上打破了国外企业产品和技术垄断,又如α-松油醇、4-松油醇、1,8-桉叶素、1,4-桉叶素等产品则突破了资源屏障,诠释了松树资源与桉树等其他资源之间的互补与保护利用理念。相关生产线的建设和投产不仅对提升我国松脂行业的国际地位具有积极意义,还为相关企业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利益,同时也对解决当地就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振兴地方经济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标准制定
赵博士是我国松脂标准体系建设领域杰出专家,至今共负责制修订各类标准29项,其中国家标准12项、国家标准物质5个、林业行业标准11项、林产工业协会团体标准1项。现行有效主要标准包括:GB/T 8145~6—2003 脂松香和松香试验方法、GB/T 12901~2—2006 脂松节油及松节油分析方法、GB/T 4895—2006 合成樟脑、GB/T 31756—2015 重松节油、GB/T 33029—2016 松节油及相关萜烯产品组成 毛细管气相色谱分析方法、GB/T 33025—2016 松脂掺杂评估方法、GB/T 33030—2016 松脂中淀粉类掺杂物检验方法、GB/T 33028——2016 松脂中工业盐掺杂物鉴别方法、LY/T 1182-2014 β-蒎烯、LY/T 1183-2014 α-蒎烯等。内容涵盖了从松脂到松香松节油,再到松香松节油衍生产品,构成了一条完整的松脂资源利用线。松脂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极大的引领和推进了松脂产业的规范化、科学化、可持续化发展。
赵博士在松脂标准体系方面的工作得到林化行业内外的高度肯定,多次受邀出席行业相关会议,就标准工作进行宣贯培训。分别在第10届、16届、22届、24届和25届全国松香年会上做了“国家标准GB/T 8145/8146—2003宣贯培训”、“中国松香标准国际化问题讨论”、“我国松香松节油标准化现状”等主题报告,促进了行业从业人员对于标准的认识与应用;于2003年和2018年两次在“中国松香进出口行业大会”上针对“国家标准在进出口方面的作用与应用”进行了大会报告,推动了我国标准走出国门迈向国际的步伐;于2016年和2018年在第一和第二届“全国松香松节油化学与利用学术研讨会”上做了面对行业科研人员和学生的关于“如何认识和利用标准”方面的宣贯与培训,夯实了标准在打破了产学研壁垒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
主要荣誉及奖励
2005年,获株洲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一);
2006年,入选江苏省333人才工程;
2007年,“松香松节油结构稳定化及深加工利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获中国林学会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二);
2008年,“松香松节油结构稳定化及深加工利用技术”,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二);
2012年,获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奖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2015年,“松脂基功能衍生物的合成与作用机制研究”,获中国林学会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第三);
2019年,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2019年,获“中国林产工业三十周年卓越人物奖”。
2021年,获“振兴中国松香产业终身成就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