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外交”好戏不断
事实上,这不是李克强第一次带着中国高铁“出门”。今年10月在泰国期间,李克强在泰国总理英拉面前亲自推介了中国高铁的优势。
据新华社最新报道,罗马尼亚当地时间11月25日下午,李克强还在布加勒斯特分别会见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和塞尔维亚总理达契奇。会谈期间,高铁同样成为了重点。
在会见欧尔班时,李克强说,中匈传统友谊深厚,双边关系前景广阔。两国与中东欧其他国家在铁路建设领域的合作取得新进展,成为新的里程碑。另外,在会见达契奇时,李克强说,中塞是全天候的好朋友、好伙伴。当前,中塞关系进入发展的新阶段。中方愿与塞方及有关各方一道,落实好铁路等领域合作项目,带动中东欧地区铁路建设。中方鼓励本国企业投资塞农业和电力产业,促进两国贸易快速、平衡发展,推动两国各领域合作全面深入发展。
据官方信息,会见后,三国总理共同宣布,“合作建设连接贝尔格莱德和布达佩斯的匈塞铁路,并成立联合工作组落实推进工作。”
李克强再次公开推介了中国的铁路:“匈塞铁路是中国—中东欧合作中的标志性项目,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铁路建设发展迅速,具有成熟的装备、技术和施工经验,性价比优势明显。”
“中东欧国家有市场需求,双方完全可以实现互利共赢。”李克强强调,“中国装备走出国门,特别是加强与新兴市场国家的合作,既可帮助这些国家基础设施转型升级,也有利于消化中国过剩产能,提高装备的质量和服务水平,将造福双边、多方。同时,不仅有利于中欧合作,也有利于世界。中方愿与有关国家一道,将铁路合作打造成中国与中东欧合作的新亮点,使其成为中国与中东欧、中欧的友谊新纽带。”
对此,欧尔班和达契奇回应称,三国合作建设匈塞铁路,将惠及各方,有利于促进两国和本地区经济发展。匈塞铁路使用中国技术,体现了互利共赢,相信该项目将成功落实,并充分发挥带动作用。
高铁市场吸引力加大
崔新生认为,上述高铁或铁路方面的合作,将进一步推动中国和上述东欧三国或欧洲国家的经贸往来。
中国社科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主任邢广程对媒体说,16个中东欧国家有很多是非欧盟国家,中国和这些国家合作不但不是在拆欧盟的台,恰恰在补欧盟的台,“中国和16个中东欧国家开展更紧密的经贸合作,使得中国在对整个大欧洲经贸合作有一个非常完整的概念,构建出一个完整的合作框架”。
机会不止落在了欧盟,还有中国高铁借机进一步“走出去”的机会。事实上,近几年来,很多国家都在规划自己的高铁计划,就连奥巴马政府都将高铁作为拉动经济的重要“抓手”之一。
券商认为,按各国高铁发展规划,预计到2020年,世界高速铁路总里程将超过5万公里,未来7年内的新增里程将达到3万公里以上,由此带来的高铁直接投资将超过1.1万亿美元,“如按全产业链的增加值计算,高铁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带动作用则更为巨大”。
这些都将是中国高铁的机遇。王梦恕此前告诉本报,“一旦中国高铁能在泰国取得成功,将大大增加中国高铁出口的影响力。”
“未来3年至5年,国家对高铁的投资或远超大家的预期,这样高铁板块将迎来战略性投资机会。今年铁路装备订单超过1100亿元,超出1000亿元左右的预算。预计今后几年铁路装备订单将保持快速增长。”民族证券财富中心总经理徐一钉如是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