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最新发布的监测报告显示,2005年国际市场价格总水平继续上涨,但涨幅较前一年有所回落,原油等价格创历史高位。报告预计,2006年原油等能源产品价格仍会保持较高水平,工业原料价格涨幅趋降。
数据显示,2005年国际市场初级产品现货和期货价格分别上涨了17.33%、20.28%,但比200 4年分别低13.18和8.71个百分点。报告分析,石油、有色和黑色金属、铁矿石、
化工产品等价格大幅上涨,是影响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上升的主要因素。经济向好拉动了需求上涨。
报告预测,2006年国际市场价格总水平将可能继续高位运行,石油、有色金属等价格仍有继续上涨的动力,但涨幅将有所回落。
该中心专家杨青认为,影响今年国际市场价格走势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需求旺盛。今年世界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对石油等初级产品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态势。预计从现在一直到2010年之前,全球石油日需求量每年平均增幅将达到180至200万桶,高于去年预估的118万桶的增幅。
二是原油、天然橡胶等供应仍然偏紧,石油价格受多方因素影响,一直是居高不下,针对目前国际政治局势的发展,相信短期内油价也不会有太大回落。而去年年底泰国天然橡胶主产区开始持续降雨导致无法正常割胶,这对2006年产量将形成重大影响。
2006年锌供应缺口仍然较大,据英国商品研究所CRU预测,2005至2007年期间,全球锌供应缺口将接近100万吨。
三是国际机构及主要国家政策变化对国际市场价格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欧佩克可能会在1月底召开的会议上做出减产的决定,以避免石油价格下滑。
四是货币因素对价格上涨会产生一定影响。在全球性货币增多的情况下,投资商品市场的资金越来越多。货币量大量增加将延长国际市场商品价格上涨的周期。
另外,汇率变化改变了对商品价格的估值水平,主要计价货币美元贬值将对国际商品价格产生明显的影响。抑制价格上涨因素增多。
但杨青也表示,由于石油价格大幅上升,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也带来通胀预期,导致各国持续加息抑制通胀,而利率的上升将直接增加资金成本、抑制投资,降低对原材料的需求,从而会抑制价格进一步走高。
因此,综合看,今年国际市场价格总水平将可能继续高位运行,石油、有色金属等价格仍有继续上涨的动力,但涨幅将有所回落。
其中天然橡胶的价格预计将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
而工业品价格总水平仍将保持高位运行,其中原材料供求关系偏紧的商品仍会继续拥有上涨动力,但涨幅将有所回落。
根据对全球各地29家投资银行调查结果,2006年铜、铝、铅、锌、锡、镍价格预计分别为每吨3748美元、2090美元、926美元、13036美元、6742美元、1742美元,价格继续高位运行;黄金、白银等贵金属价格仍有上涨的可能,黄金价格大约在500美元~600美元/盎司之间波动;石油价格将在50美元~70美元/桶之间高位运行,仍处于剧烈波动状态。但处于中间的部分材料如钢铁、部分化工产品等面临产能过剩的局面,价格走低难以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