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月经济数据今公布 物价指数或现正增长
11月的宏观经济数据预计11日陆续公布,在媒体此间报道中,多方分析均认为,在经历连续9个月的负增长之后,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11月将转正。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祝宝良说,11月份我国CPI同比肯定会转正,大概在0.5%-0.6%之间。据悉,11月CPI转正的主要原因,首先是翘尾因素影响。去年11月份我国CPI为-0.1%,物价上涨态势基本停止,这导致今年11月物价转正。
其次,11月份出现了一系列新涨价因素。11月份以来,我国遭遇大面积降温及雨雪天气,使得食品价格有较大幅度上涨。 据商务部的监测显现,11月9日到29日连续三周,36个大中城市重点监测的食用农产品市场价格均持续上涨,幅度分别为0.6%、1.3%和1%。受季节因素影响,猪肉、鸡蛋、蔬菜价格都有不同幅度上涨。
尽管2009年随着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的实施,一系列宏观经济数据逐月好转,中国经济企稳回升,有专家仍旧表示,经济好转已经不用怀疑,中国经济仍面临多方面的问题,实施一年的积极调控政策还没有到该退出的时候。
2.中国官员建议将人口问题写进哥本哈根成果文件
中国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赵白鸽10日在哥本哈根建议,将人口问题写进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成果文件。
赵白鸽当天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人口管理事关气候变化问题的解决,中国的实践表明,通过人口管理等有效措施才能实现社会的长期均衡发展。
赵白鸽说,人口问题与气候变化紧密相关,中国的人口发展战略不仅关注人口自身问题,更关注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中国从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出发,将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提出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她说,中国已经制定了人口发展中长期规划,即到2010年,人口总量控制在13.6亿人以内;到2020年控制在14.5亿人左右;到本世纪中叶,人口峰值控制在15亿人左右。之后,中国人口总量缓慢下降,人均收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据赵白鸽介绍,中国的总和生育率已经从30年前的5.8下降为目前的1.8,也就说中国在过去30年里少出生了4亿人口。按照目前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4.57吨计算,中国如今每年减少18.3亿吨二氧化碳排放。所以,中国的人口管理为全球气候变化的解决做出了重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