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园展示以虫治虫 5000万只小蜂“吃掉”毛毛虫

东方网
2010-07-15
阅读次数:5012
阅读字体 【

  诱捕器发虚假信息误导雄夜蛾

  斜纹夜蛾是一种对草坪存在巨大危害的昆虫,它们在夜间出没,如果不加以有效控制,成灾的夜蛾一夜之间就能把大片草坪啃食干净。斜纹夜蛾在上海的危害期一般在每年的7月至11月,8月9月时达到虫患高峰期。为了抵御世博园区中的夜蛾,园区采取了一种名为斜纹夜蛾性信息素的防虫害方式。

  细心的游客可能会发现,园区的一些树干上装着一个个瓶状的装置,这就是世博园区中用到的夜蛾诱捕器。在诱捕器中,装着一根长度8厘米左右,直径约1毫米的红色诱捕芯。可别小看这根“小红线”,它能向雄性夜蛾散发出一种虚假的雌性夜蛾性信息,使雄性夜蛾以为前方有着雌性夜蛾,飞入诱捕器的小孔中试图与之交配。

  雄性夜蛾不知道,飞入诱捕器就再也无法飞出了,它们最终会掉入诱捕器底部装的水中淹死。诱捕器不仅捕住了雄性夜蛾,更使得夜蛾无法正常交配,因而有效地控制了夜蛾的数量,使其不会引起虫患。

  目前,性信息素的防虫害方式已经在世博园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后滩公园,夜蛾诱捕器已经有了一夜捕捉20多只夜蛾的记录。而在8月夜蛾高发期,一只诱捕器预计可以一夜捕捉200多只夜蛾。

  花绒寄甲“克”天牛

  毛毛虫的天敌是周氏啮小蜂,而残害柳树的天牛也有着它们的天敌――花绒寄甲。与周氏啮小蜂的“工作原理”相似,花绒寄甲幼虫也是寄生在天牛幼虫的体内,在天牛变成成虫之前就消灭它。在今年的2月、4月和6月,园区内先后投放了10000只成虫和73万粒虫卵,以有效地控制住天牛的数量。

  周氏啮小蜂寄生吃掉毛毛虫
 
寄生在蚕蛹中的周氏啮小蜂破茧而出后开始寻找毛毛虫
  14日上午,世博局绿地公园片区部的工作人员们正在小心翼翼地用铁丝穿着一个个白色的“蛋”,这些白色的“蛋”其实是一个个蚕茧,而蚕蛹中则孕育着毛毛虫的天敌昆虫――周氏啮小蜂。

  周氏啮小蜂的个头不大,确切地说它们甚至比一粒芝麻还小。但是,这些身量小小的昆虫却有着“森林小卫士”的美名。在世博局绿地公园片区部植保技术人员的培育之下,周氏啮小蜂“住”进了肥硕的蚕蛹体内,而蛋白质含量丰富的蚕蛹则成为了周氏啮小蜂幼虫们的美餐,它们就寄生在蚕蛹中,通过吸取蚕蛹的营养茁壮成长着。

  “培育这些蚕蛹中的周氏啮小蜂必须将温度始终控制在25℃左右,大约在20至25天之后,蚕蛹体内的周氏啮小蜂就基本发育成熟了。”前来送天敌进园的上海市绿化管理指导站的技术人员解释,这时就可以把装着蚕蛹的蚕茧穿在一起,挂在树上,等待周氏啮小蜂们“破茧而出”。

  每个蚕茧中都“住”着8000至1.2万只周氏啮小蜂,当它们吃完了蚕蛹之后,就会从蚕茧中飞出,并为它们的后代寻找新的寄生体――毛毛虫。周氏啮小蜂会将自己的虫卵产殖在毛毛虫的体内,在毛毛虫“长大”之前就吃掉它,从而抑制毛毛虫的数量。

  玉米植入细菌治虫患

  与以虫治虫方式相类似的还有以菌治虫的防治虫害方法。以菌治虫的方法在后滩公园中被广泛地运用。“后滩有大片的玉米地,我们把一种含有苏云金杆(细菌)的制剂插入有虫患的玉米“喇叭”口中,害虫就会因此感染生病,最终死亡。”夏希纳介绍,这种投放入玉米地中的制剂目标也非常单一,它只对一种害虫起作用,除此之外,既不会危害到人体,也不会对水或土壤造成影响。




资讯,会议,会展服务

杭迺懿  13481109710 
 




 

     

 
 
Copyright © 2000-2012 Sinoinfo Ecommerc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广西华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备案号: 桂ICP备15007906号-11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299号
电话:0771-5553301    传真:0771-5553302
网址:www.rosin-china.com    邮箱:rosin@rosin-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