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农产品价格成CPI上涨推手 通胀反复将引发全面调控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经济运行数据显示,8月份CPI(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5%,创22个月新高。尽管翘尾因素的存在使“3.5%”的涨幅被指为强弩之末,但创22个月新高的数据,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物价潜在结构性上涨因素的存在,仍然引发了市场、专家对通胀压力反复的担忧。相关专家表示,有必要采取稳定农产品价格、降低大宗商品需求幅度、提高企业效率、加息等全方位的调控手段降低通胀预期,维持物价形势稳定。
在新涨价因素中,农产品价格上涨备受关注。“综合来看,农产品价格上涨对新涨价因素贡献了70%左右,因此,8月CPI涨幅扩大主要是农产品价格上涨引起的。”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表示,随着天气原因造成的食品短期供给冲击逐渐消退,未来农产品价格或将下滑,通胀压力也将趋于缓解。对后期价格走势,盛来运表示,“今年粮食总体供大于求,影响农产品价格下降的因素更多一点,从总体角度讲粮价不具有大幅上涨基础”。
虽然农产品价格未来一段时间内或将下滑减弱了通胀预期,但8月CPI 3.5%的涨幅,超过了全年3%的宏观调控目标,仍引发了市场、专家对通胀压力反复的普遍担忧。鉴于通胀压力可能反复,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均表示,有必要采取稳定农产品价格等全方位的调控手段,降低通胀预期。
4、工业减排冲刺跑 工业运行守住调控余地
13% VS 16.6%,在节能减排进入最后冲刺的节点上,工业增速的月度回升为调控赢得了余地。前者是工信部此前对全年工业增速的预期,后者则是国家统计局上周末公布的1~8月份的数据。而8月单月的工业增速达13.9%,这是今年以来该指标连续下滑以后第一次出现反弹。在目前各地一些企业为冲刺减排目标纷纷限产限电的情况下,趋稳的工业运行态势为政策权衡增加了底气。
不过,随着一系列减排目标进入冲刺阶段,继续下滑的全国发电量增速数据和已经转为负增长的粗钢产量数据预示着未来几个月的工业增长仍存变数。
对于工业反弹,盛来运分析称,从结构上来看,工业增速的回升主要是两大行业带动的,一个是装备制造业,另外一个就是轻工类的行业,由此带动了工业增加值的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