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西岸的福建省是我国南方重点集体林区,该省始终抓住林业发展的基础——森林资源的培育,始终把握森林资源培育的关键——种苗的生产、科研与管理,使林木种苗工作不断向新的目标迈进,为发展海西现代林业、建设八闽秀美大地作出了积极贡献。
狠抓林木良种壮苗 提高人工林林分质量
多年来,福建省始终坚持依靠科技,不断提高良种选育水平;始终坚持突出重点,抓住主要树种的良种选育;始终坚持依托国有林场,建设重点良种基地,取得了突出成效。
夯实林木育种基础。全省建成林木种质资源基因库34处354公顷,收集保存杉木、马尾松、柳杉、竹类等373个树(竹)种种质资源6736份,其中包含有优树、精英树、优良种源、优良杂交组合、育种群体、优良家系、优良无性系等优良种质材料,这些材料都是开展林木遗传改良和林木良种基地建设最基础的材料。
兴建林木良种基地。目前已建成各类林木良种基地55处面积3018公顷,初步形成了闽北“洋口杉木”、闽西“五一马尾松”等4大良种繁育中心为主,尤溪、邵武等16个重点林木良种基地林场为骨干,若干个采种基地为补充的,布局合理、类型齐全、品种多样的林木良种生产供应体系。年产良种2万多公斤,杉木、马尾松、桉树等主要造林树种基本实现造林良种化。
大力推广应用良种。据初步统计,近10年全省林木良种基地已累计生产良种25万公斤,推广造林80万公顷,增加收入66亿元(每立方米按500元计算),有效提高了全省人工造林成效。
福建省林木良种选育和基地建设归纳起来有几大特点:起步较早,持之以恒;科学规划,稳步发展;重点突出,布局明确;依靠科技,协作攻关;领导重视,舍得投入。
加强种苗生产指导服务 全力满足造林绿化需求
多年来,福建省始终以保障造林绿化苗木的生产供给为种苗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组织种苗生产过程中,强化指导、引导与服务,建立种苗生产定期调度、统计、分析和发布制度,集中精力抓好杉木、马尾松、桉树等主要造林树种和香樟、楠木等名贵树种以及油茶苗木培育,有效保证了造林绿化苗木的数量和质量。据统计,2000年以来,全省共培育大田苗6万多亩,生产组培苗和容器苗11.4亿株,累计为造林绿化提供各类苗木40亿株,其中名贵树种和优良乡土阔叶树种苗木1.2亿株、油茶良种苗木6200万株。
创新育苗机制。在督促指导安排落实种苗物资的调拨、调剂与供应服务的同时,认真总结推广“统一供种,定向育苗,合同管理,统一调拨”的常规种苗生产管理模式,实现育苗生产与造林有效衔接。同时,根据全省今年提出的城乡绿化一体化“四绿”工程建设需要,定点、定向培育用于城乡绿化一体化“四绿”工程建设的苗木需求。
扶持培植重点种苗基地。按照市场配置资源、特色明显、规模发展的基本思路,重点扶持建设了闽北洋口杉木、闽西五一马尾松、闽南工业原料林暨经济林、明溪红豆杉及乡土阔叶树等四大良繁中心和鑫闽种业、永林种苗中心、漳州中心苗圃、省科技试验中心等一批设施先进、特色明显、规模经营的种苗企业和快繁基地。同时,坚持生产与科研相结合,加快育苗新技术研发,加大杉木等苗木的组培生产。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快繁基地为主、个私育苗为补充、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苗木生产供应体系,全省桉树、相思、木麻黄、杉木等树种优良无性系组培苗木年生产能力达1亿株,有效发挥了种苗重点基地主渠道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