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梧州市,位于广西东部,市区紧接两广边界,为广西东大门。现辖万秀区、蝶山区、长洲区、苍梧县、藤县和蒙山县,代管岑溪市,面积12588平方公里,人口290万,其中市区面积1097平方公里,人口45.2万。 1 P5 t2 W4 R+ h6 s3 H) O
2 I# m7 W+ w5 l5 T
梧州市是一座有着21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城。汉高后五年(公元前183年)南越王朝设苍梧王城。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设置苍梧郡(因梧州多刺桐树,又称苍梧花,故以花名定郡名)。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始名梧州。明成化六年(1470年),明宪宗在梧州创设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总督府,辖广西、广东,梧州成为两广政治、军事中心。民国10年(1921年)始称梧州市。1927年梧州市政府成立,梧州为广西最早的省辖市。汉武帝初年,曾于梧州及今广东封开县一带设广信县(属交州苍梧郡)。后来,广信以西称广西,广信以东称广东,两广因此而得名。
a2 A8 v5 G) n( ?) p5 y) s, J
0 j6 A ]& M5 H% X0 z0 |梧州市区位优势比较明显。梧州市是我国西部大开发12省(市)区中最靠近粤港澳的城市,是广西乃至西南地区接受粤港澳台地区产业、技术、资金转移的最前沿地区。东邻广东,南接玉林,西连贵港,北通贺州、桂林。浔江、桂江汇于市区为西江。三江交汇处黄绿分明,人称鸳鸯江。梧州集广西水流85%以上,有“广西水上门户”之称,与粤港澳一水相连。水路距广州341公里、香港436公里、澳门384公里,为广西距港澳最近的港口口岸城市。梧州口岸为国家一类口岸。梧州口岸有百年对外贸易历史,设施齐全,基础较好,与世界五大洲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 9 _: Z* `, {% w! Q- Y! O M5 F! E Y
' p; A7 ~3 k; _梧州市基础设施条件日臻完善。交通方面,水运至穗、港、澳全年可通航1000吨船舶,西江二期整治之后将提高到3000吨级。已建成集装箱码头3座,港口年吞能力达700万吨,有5万多吨位的船舶专营港澳航线。溯江而上可通贵港、南宁、柳州、桂林等市。陆路有一级公路通粤、港、澳,距广州280公里,3小时即可到达。二级公路通南宁、柳州、桂林、玉林、贺州等地市。通往所辖各县(市)的均为国道。梧州飞机场可起降波音737客机。筹建中的桂林至梧州、南宁至广州(经梧州)等多条高速公路、洛阳至湛江铁路(梧州段)、贵阳至珠海铁路(梧州段)及梧州港等,正在为梧州编织一个全新的四通八达的大交通网络。能源方面,电力主要依靠广西大电网及自身火电、水电供给,有6.9万千瓦的京南水电枢纽和1.2万千瓦的爽岛水电站。总装机容量为62.1万千瓦,总投资近 60亿元的长洲水利枢工程将于近期动工。邮电通信事业已跨入全国先进行列。梧州市区已建成河西防洪堤、河东防洪堤,梧州城区结束了年年被淹的历史。 ' A" S/ U, V6 O7 L: |8 ?) ~
* C+ J, b9 p7 q梧州市自然资源丰富。梧州市地理位置独特。北回归线从市区通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青山环抱,绿水萦绕,物产丰富,气候宜人,长年无冬,春秋相连。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2.7%。耕地总面积9.5万公顷,是广西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森林面积87万多公顷,林木总蓄积量2528万立方米,是国内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和松脂生产基地之一。矿产资源有钛、金、铜等30余种。其中命名为“中国岑溪红”的花岗岩储量21亿立方米。全市河流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149.7万千瓦,可开发资源108.9万千瓦。梧州山水钟灵毓秀,山在城中,城将水抱。有风光、胜迹和文物点250多处,有被苏东坡称为“鸳鸯秀水世无双”的鸳鸯江,有爽岛大型天然瀑布群、全国最早建设的孙中山纪念堂、东南亚最大的蛇园、世界最大珍稀保护动物黑叶猴人工繁殖基地、太平天国封王建制遗址、李济深故居等一批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2002年2月,梧州市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4 F9 i- Y1 M* Q) A
" D0 z' z: w/ d. C' W梧州市是广西最早的工业基地。早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梧州市的火电、火柴、肥皂、电池、机械、纺织、治炼、医药、化工等行业就享有盛誉。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梧州市工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全市拥有纺织、化工、食品、机械、电子、塑料、制革、制药、服装、造船、轻工、印刷、石材等10多个工业门类。林化林产工业、轻化工业、食品工业、房地产业、对外贸易已发展成为梧州的优势产业。广西红日、中恒集团已先后上市。梧州已拥有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品牌,名优产品占全广西的14%左右。 % _. q4 J) I* g2 d# n1 i% _
0 {- _, _6 F* K8 l- n$ S. q
梧州市人杰地灵,英才辈出。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英王陈玉成,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的李济深,著名学者梁羽生等均系梧州人。梧州市全市人口中,汉族占 98%以上。少数民族有壮、瑶、回、苗、侗等21个,人口51100多人。梧州为粤方言区,城市人口中,半数以上与粤港澳有亲缘关系,语言相通、习俗近同,交往广泛。有定居国外的华侨、外籍华人以及港澳同胞35万多人,国内的归侨、侨眷、侨属有37万多人。岑溪市是广西有名的侨乡之一。
' [$ V. n: p0 j4 H9 U! o+ m
+ g2 k3 A4 H4 } y: O" |# ~梧州市有许多引以为自豪的全国之“最”、世界之“最”。 3 _* L5 R+ v X
1 l$ b( z2 o: }* ~7 x- L8 o* H
(1)梧州是中国最大的松脂生产基地,年产松脂超过7万吨。梧州松香不仅在全国市场享有崇高声誉,而且在欧美、东南亚也有广阔市场。, w, F6 i/ C5 D7 o& ~/ v
(2)梧州是世界最大的人造宝石加工基地,全世界40%的人造宝石在这里加工,然后销往世界各地。
$ O5 `) [9 u& C/ N; E, [* z(3)梧州是全国桥梁类型最齐全的城市之一,市区建有8座造型各异的大桥。& [& e ~! x. C8 w
(4)梧州有储量达21亿立方米,被人称之可与“印度红”相媲美的“岑溪红”花岗岩。
' U8 B/ H+ f; u5 `% e* A(5)梧州有全国建造最早的中山纪堂。
9 x4 [: E9 Y* ](6)梧州是东南亚最大的宠物(犬只)饲养基地,几乎世界各地的各类名犬都可以在梧州找到。
) o6 N% Y: }# p& i8 m& ?(7)梧州有亚洲最大的黑叶猴人工繁殖基地,人工繁殖的黑叶猴已经超过100头,其中两头赠送澳门市政厅。- ~" _, ?2 [4 s' a& F/ E- d: @
(8)梧州有质地最好、连片面积最大的全国足球训练基地,有22个利用天然草被辟成的国家级训练场。每年冬天,当北国“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之时,梧州已是春光明媚、绿草如茵、鸟语花香的世界,全国各地许多青少年足球队都到梧州进行冬、春训练。目前这里正成为中国女足二次创业的基地。 0 T% g* ]2 O5 x3 r f
8 Q* A2 L% b! f; K0 K; O$ s梧州市一直致力改善投资环境。近年来,梧州市努力为外来投资者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全市上下达成了“人人都是招商者,人人都是投资环境”的共识,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外来投资优惠办法》、《招商引资奖励办法》、《招商代理管理暂行办法》、《梧州市外向型工业园区优惠政策》,想方设法吸引外商来梧投资。成立了市处来投资服务中心、市外商投资进出口服务中心、市外商投诉中心。对外来投资企业实行“一个窗口收费,一条龙服务”办事制度,诚心诚意为外商服务。日本西铁城、香港卓业、骏业、神农药业和北京华联综合超市等企业纷纷落户我市。 & g! n/ t j9 Q- x; D: \8 q6 R% s
" ^( s* y9 A: W为了抓住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入世贸组织以及粤港澳台产业转移的有利机遇,加快梧州发展,按照自治区党委富民兴桂新跨越的战略部署以及关于桂东经济区域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乡镇工业和外向型经济的定位,梧州市先后建立了现代农业实验区和外向型工业园区,并以这两个园区作为梧州市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
3 e6 N$ ^, x1 w# S0 R/ ~8 j$ M0 l; I* D ~ r5 M; I
梧州市现代农业实验区包括43个乡镇,覆盖174万人,拥有92.4万亩耕地。实验区在引进新物种及核心基地建设、农业信息网络建设、农产品深加工等方面取得了突破,并得到了国家和自治区的扶持,目前已吸引一大批外商前来投资。 & c% c- V/ J& [+ Q4 M
$ H7 y, Y T% h- z* W+ W外向型工业园区已于2002年初正式动工兴建。其发展目标是完全按照市场规律动作,培育产业链式的工业集团,塑造国际型的绿色工业形象。工业园区远景规划总面积为60平方公里,“十五”期间建成6平方公里。在工业园区投资办企业,既可享受沿海经济开放城市的优惠政策,又可享受西部开发优惠政策,还可享受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定期减免企业所得税的的政策。
' J* Q' H8 w- P9 y& l! a
- L; u9 h( n8 O6 @近年来,梧州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十五”时期,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梧州,这个广西的东大门,正迎来加快发展,乘势前进的大好机遇。尤其是总投资达到200亿的河东防洪堤、长洲水利枢纽、洛湛铁路桂东段、桂林至梧州高速公路、“骑楼城”等“五大工程”对梧州今后的发展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可以说,“十五”时期是梧州实现新跨越的重要时期。我们在深入分析国内外形势的基础上,从梧州实际出发,确定了“十五”时期我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主要目标是: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增长速度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到2005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200亿元,年均增长1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300元;全市财政收入达到17亿元,年均增长10%;“十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 150亿元,年均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 8 D z2 z/ b# H, l
0 y% W5 h/ w- F1 l
为实现上述目标,梧州市将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围绕“建设东大门,实现新跨越”的奋斗目标,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机遇,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以结构调整、加大投入、扩大开放、深化改革为重点,以河东防洪堤、长洲水利枢纽、洛湛铁路、桂林至梧州高速公路以及“骑楼城”建设为契机,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奋力拼博,努力实现经济和社会的的跨越式发展。
$ j" K9 P$ K3 V* y! Q, ^9 ?6 S6 f" G( C
- A" Q) A" s# E, D) b# V' v6 c2 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