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日,建阳市将口西岸国际度假村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中;闽北首个“张天福有机茶示范基地”落户武夷丘苑;投资5亿元的养生文化旅游项目在徐市镇扎根;马头油茶产业化项目,建立了油茶优质高产栽培示范片5000亩……
一个个绿色经济发展项目的稳步推进,引领着建阳从绿色经济出发,迈向幸福的未来。
绿色环境促进转型升级
建阳市2002年被国家环保部授予“国家级生态示范区”,18万公顷的森林面积,75.1%%的森林覆盖率,是建阳人民引以为豪的生态优势。做大“蛋糕”不能走传统的粗放型发展路径,不能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出路何在?
建阳的选择只有一个:以生态环境为抓手,探索生态文明与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深层互动。过去五年,建阳先后依法关停几十家水泥、造纸等污染耗能企业。以低碳为标志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向这个武夷新区核心区的“绿心”集聚。江苏雨润、兴华实业、成明实业等100多家企业入驻闽北经济开发区,总投资额达到100多亿元。建阳市根据产业政策、资源禀赋和发展现状,鼓励和支持机械电子、生物化工和林产加工三大主导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分别达19家、14家和45家。
“武夷新区的生态环境是全国范围内保护得最好的区域之一,在建阳市投资建设食品深加工产业园、生物医药、光伏电子等项目,发展建设高品位的旅游、养生综合体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武夷新区相关负责人说。
优美生态托起绿色产业
建阳城区从南至北的交通要道上,美丽的桂花、刺桐、大叶紫薇等交相更替,6万多株花草、灌木丛、高大乔木巧妙结合。昔日的滩涂荒地“变身”亲水景观;荒山石山建亭台楼阁、栽花种树成了公园;星星点灯的夜晚完成了璀璨夜景的华丽转身……近三年来,建阳投入3亿多元资金,新增绿地面积30多万平方米,城市绿化水平显著提高,对改善工业区生态、美化生活环境、促进生态旅游区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既要产业繁荣发达,又要拥有青山绿水蓝天,这一组看似矛盾的搭配在建阳市梦想成真。
青松化工、龙翔科技、碧全家居、武夷白鹭……一栋栋坐落在南武路两侧的崭新厂房,原来大多为旧工业区和城区企业,已经退城进园,完成了“漂亮转身”。
在建阳优美的生态环境下,“绿色制造”、“绿色创造”逐渐成为共识,传统产业加快绿色转型。武夷味精的有机废水变身复合肥,米渣加工成蛋白饲料,从生产味精到生物医药,借力高新前沿科技,通过引进高新技术项
目,从昔日的耗能大户走出了一条循环经济发展之路。青松股份投资近1000万元建立国家级林化产品研发中心,做强做大松节油深加工产业链,向医药、香精香料领域拓展,成为建阳传统产业借力高新技术,转型升级开辟市场的典型样本。今年前5个月逆势飞扬,出口各类松节油系列产品1.4万吨,创汇2900万美元,同比增长15%,成长为全球最大的合成樟脑粉生产企业和全国松节油深加工行业的龙头企业。
花园式的生产环境、清洁型的生产方式、环保型的终端产品,不仅是企业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体现,也是建阳探索产业转型升级与生态和谐发展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