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品油价上调窗口或9日开启
炼油企业仍亏损近期国际油价连续上涨,如果国际油价保持目前水平,8月9日国内成品油将再次迎来调价窗口,此次调价将结束国内成品油价连续下调的局面,迎来8月份的首次上调。中国证券报(微博)记者了解到,受前期国际油价先涨后降,以及下游原油需求不足等影响,二季度国内炼厂将继续面临亏损的困境。
新华社石油价格系统8月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31日,迪拜、布伦特、辛塔三地原油变化率为5.02%,已突破4%的调价红线。按照目前的原油价格趋势,三地变化率仍将持续上涨,至9日调价窗口开启时或能涨至7%左右。照此测算,预计上调幅度在350元/吨左右,折合93号汽油每升上调0.27元,0号柴油每升上调0.3元。
2、上半年90家大型煤企出现亏损 煤价连跌13周
从去年11月份以来市场煤价就持续下滑,虽然今年3、4月份走出一波缓慢上升的态势,累计仅上涨15元吨,但进入5月份以后便进入了快速下行通道。《经济参考报》记者从秦皇岛煤炭网获悉,截至8月1日,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报收626元吨,较前一期下降5元吨,再度刷新了指数发布以来的最低纪录。这是该指数连续第13周下跌,累计下跌了161元吨,整体降幅为20.5%。
煤价连跌的背后是需求不足下的去库存难题。据中国煤炭运销协会测算,上半年全国煤炭消费总量约19.7亿吨,同比增长2.8%,比去年同期增幅回落6.6个百分点,其中作为用煤大户的电力行业耗煤9.9亿吨,同比增长2.7%,增幅回落9.4个百分点。
3、PMI降幅收窄 更多稳增长措施有望出台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昨日公布数据显示,7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50.1%,比6月微幅回落0.1个百分点。从11个分项指数来看,同6月份相比,只有原材料库存指数略升,其余指数均不同程度下降。其中,产成品库存指数降势突出,降幅达到4.3个百分点,指数下降到48.0%;生产指数回落至51.8%,为去年12月以来的最低。
7月份,中国官方PMI小幅回落至50.1%,但降幅继续缩小。与此同时,反映中小企业经营状况的汇丰PMI也回升至三个月高位的49.3%。两项数据均表明,经济企稳迹象进一步明显。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受需求疲软影响,经济下行压力仍存。分析人士指出,更多“稳增长”措施将出台。此外,货币政策仍会有所动作,按照央行每季度降准一次的操作,8月份仍是降准敏感窗口。
4、地方呼吁搭建铁路建设融资平台吸引民资
虽然铁路基建投资逐月回升,但增速并不尽如人意,资金缺口依然很大。一些地方政府开始呼吁更多支持政策,据记者了解,辽宁、河北、河南等省相关负责人建议国家支持地方政府搭建铁路建设融资平台,作为吸引民资参与铁路建设的配套措施。
对于铁路建设依然低迷的形势,辽宁省一位相关负责人表示,从去年开始,由于铁路建设资金大幅减少,辽宁部分在建项目工期拉长,投入加大,不能按时竣工。多个铁路项目在2010年就下达了投资计划,2011年初也下达了计划,但之后就取消了,今年也没能下达投资计划。由于投资计划未能连续下达,征地拆迁资金至今无法拨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