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邦钛白科技(DuPontTitaniumTechnologies)宣布将对杜邦二氧化钛(钛白粉)产品加收能源附加费。、征收附加费将自2008年8月1日起执行,加收地区为北美地区(美国和加拿大),能源附加费金额定为每磅加收0.06美元。杜邦钛白科技是世界上最大的钛白粉生产商,服务于全球范围的涂料、塑料和造纸客户。
Evonik工业公司将在2008年第四季度关闭其在美国阿拉巴马州的氰基乙酸乙酯装置。由于产能过剩和中国的竞争,该公司正退出全球氰基乙酸乙酯市场。
受装置关闭影响的员工将被安排到该地的其他生产装置上去。氰基乙酸乙酯是一种中间体,用于生产粘合剂、医药和农用化学品等许多产品。
台塑化纤公司(FCFC)将在本月下半月关闭位于Loong-der的70万吨/年的PTA生产线,进行为期两周的停工检修。据公司知情人士称,具体的停工时间还没定,但确认此次关停部分由于当前PTA市场疲软的影响。
杜邦公司正在向包括可再生资源、生物技术等新兴技术领域的"科学公司"大力转型。目前杜邦全球可再生资源业务方面的营业额是40亿美元,计划到2015年使得可再生资源营业额翻一番,至少达到80亿美元。杜邦在中国的可再生资源业务主要包括纤维素乙醇、生物质材料、光伏太阳能这三个方面。纤维素乙醇是指以玉米秸秆、麦秸和甘蔗渣等"废物"为原料生产的乙醇,是一种绿色可替代能源,杜邦认为,纤维素乙醇在全球市场有750亿美元的商机。杜邦还正在生产一种名为"杜邦可再生来源材料"的生物质材料,是全部或部分由可再生农产品(诸如玉米、大豆、甘蔗以及小麦等)而不是石油制成的高性能生物质材料。
西班牙CepsaQuímica公司于2008年8月初宣布,将在上海漕泾建设世界规模级苯酚丙酮联合装置。该联合装置将设计生产25万吨/年苯酚和15万吨/年丙酮。该漕泾联合装置将向拜耳材料科学公司(BMS)和中国其他用户供应苯酚和丙酮。拜耳材料科学公司(BMS)在漕泾拥有一体化聚碳酸酯(PC)装置。第一条10万吨/年PC生产线已于2006年建成,第二条PC生产线将使BMS在该生产地的能力翻一番,将于2008年第4季度建成。CepsaQuímica公司是仅次于英力士公司、圣诺科化学公司和三井化学公司的第4大苯酚生产商。该公司在西班牙Huelva拥有3套装置,总生产能力为60万吨/年。
亚洲最大的苯酚生产商三井化学公司已将原料苯的月度需求下调1万吨,主要原因是公司在日本的三条生产线均降量运行。由于原料苯价格居高不下以及中国一些主要产品市场的需求疲软,公司已决定削减苯酚装置的开工率。公司位于千叶和大阪的生产装置从6月份起的平均开工率为80%。
亨斯曼公司已开始设计和可行性研究,计划在荷兰的Rozenburg投资建设1套新的、世界规模的MDI装置,以此来增加其在全球的MDI产能。最终的投资决策在2008年做出,预计2011年投产后将新增产能40万吨/年。最终计划可能还包括关闭一些在欧洲的低效率的旧装置。亨斯曼公司估计目前MDI市场以每年8%的速度增长,在亚洲,该公司正计划在中国的漕泾建1套MDI装置,中国的MDI需求增长率高于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