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自贸区第三轮谈判26日在日本东京启动,双方将举行投资、知识产权等领域的工作小组会议和有关环境、政府采购、食品领域的专家对话。
据悉,本轮谈判为期四天,中日韩三方将举行商品、服务、投资、竞争、知识产权、电子商务领域的工作小组会议和有关环境、政府采购、食品领域的专家对话。
根据商务部网站消息,早在一个月前的10月22日至23日,中日韩三方在首尔举行了三国FTA第三轮谈判的筹备会议。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日前透露,三方主要讨论了货物贸易谈判模式及第三轮谈判的具体安排,“取得积极共识”。
据日本媒体报道,在筹备会议上,三方声称将争取在2015年年底前结束谈判进程,这也是中日韩与涉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自由贸易谈判的其他13国希望达成协议的时间。
沈丹阳也表示,关于中日韩自贸区谈判的结束时间表,三方都表示希望尽早达成一个平衡、互惠、共赢的协定,以便三方企业和人民早日受益。
据了解,中日韩三国互为重要贸易投资伙伴和进出口市场,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合作密切。据统计,去年中日韩三国的经济总量之和达到14.3万亿美元,分别占世界和亚洲经济总量的20%和70%。同期,三国的进出口总额为5.4万亿美元,占世界总额的35%。
而作为东亚经贸框架安排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日韩自贸区这一设想早在2002年就首次提出,直到去年11月,中日韩自贸区才正式启动,并分别在今年3月于韩国首尔完成了首轮谈判,今年7月30日起在上海完成第二轮谈判。在前两轮谈判中,三方讨论了自贸区的机制安排、谈判领域及谈判方式等议题。
据韩联社报道,中日韩缔结FTA之后,将形成继现有的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之后的世界第三大市场。
商务部国际司副司长孙元江此前表示,中日韩三国经济水平差异性较大,产业分工不平衡,而三国对敏感产业的关注也会加大谈判的难度。其中,农业是中日韩自贸区谈判中的头等难题。
而在此前,韩国产业资源通商部表示,目前中日韩三方处于谈判初级阶段,正在针对谈判的框架和重点开展工作。
“不同自贸区谈判难易程度不同,因此第三轮谈判的内容也不尽相同。”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白明表示,相对其他自贸区而言,中日韩自贸区相对难度较大。
值得注意的是,在自贸区谈判过程中,中韩态度一直较为积极,而日本始终处于“东张西望”的状态。
白明说,日本首相安倍在自贸区谈判过程中,一方面并不想在自贸区谈判中有所付出,另一方面也为迎合日本国内某些力量,也包括对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谈判有所幻想,增加了中日韩自贸区谈判的复杂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