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家拥有100名工人的涂料厂,因为坐落在北京周边,他们自然与奥运门票有了故事,为此,这家名为“展尘”的涂料厂,甚至有自己的“奥运门票战略”,并且成立了一个专门的项目组。
事情起因于2001年,中国刚刚申奥成功。在中秋答谢经销商的宴会上,展尘的老总承诺,在座的经销商,如果到2008年还继续维持与展尘的合作关系,作为答谢,展尘将为每家经销商提供两张奥运比赛门票。
转眼到了2007年中秋,展尘公司决定调整“看奥运比赛”的答谢计划,新的经销商也一并答谢,同时把老经销商的答谢幅度翻倍。统计后,公司总计需要约360张奥运门票。
为了顺利实践自己的诺言,展尘决定成立专门的“看奥运答谢活动”项目组,全面负责奥运门票的申请和购买,以及随后的门票赠送工作。项目组随后收取了工厂所有员工的身份证,参与奥运门票的第一阶段申购。由于第一阶段中签率较高,展尘总计中签190多张门票,其中包括2张开幕式和5张闭幕式的门票。
初战告捷。不过,第二阶段的申购就不像想象中的那么顺利了。尽管准备十分充分,公司仍然只拿到了不到140张门票。第三阶段开始,中签率超低,展尘只拿到了6张奥运门票。由于没有达到360张的申购目标,展尘不得以调整了购票计划,参与申购了京外赛场门票的申购。最终,包括京外,展尘共中签奥运门票400余张。
门票订到了,该如何分配呢?
由于奥运期间工厂要放假,因此展尘公司要求各经销商提前下订单扩充库存,而这样做的结果,导致了所有员工5、6月份必须加班加点,以保证产品的供应。于是,老总一声令下,展尘公司所有部门经理带头,所有行政人员一律下工厂支援一线生产,终于在奥运限行开始前顺利完成所有订单任务。老板当即表示,将闭幕式的5张门票奖励给在此期间表现突出的一线工人。
目前,5名工人已经拿到门票,正兴奋地期待着那个激动人心日子的到来。其余要送给经销商的门票也已经投送完毕。其中,辽宁和天津的经销商,将在本地观看奥运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