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对环境造成的伤害,早晚要付出代价。与其未来花大价钱治理,还不如今天花钱避免污染,这对未来就是播下收益的种子。”3M中国有限公司市场策划及公共事务部总经理杨大昕说。
当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在环保方面投入看似毫无回报的巨资时,这一“绿色”举动本身,已经开始逐渐对他们的投入给予回报。
3M生产的很多产品都与胶粘剂有关。上世纪80年代,3M来到中国,并在上海建立了工厂,当时其生产的一种溶剂型胶粘剂,必须将其中的一些物质挥发出来才行。当时中国还没有环保硬性标准,但3M依然对每条生产线多投入100万美元,使用热氧化炉技术,引进天然气,将挥发出来的物质烧成二氧化碳和水。现在,这样的生产线一共有12条在运转。
“这并不是一笔赔钱的买卖。”杨大昕说,3M全球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其中一点就是强调对社会的回报。因此,3M才坚持不懈地为环境保护做努力。
杨大昕介绍,热氧化炉技术现在已经能够帮助3M“省钱”:这项技术实现了污染零排放,其燃烧挥发物质所产生的热量,又被3M“回收”用在了生产线上,多年来为3M节约了大量不可再生资源,而这与3M一贯所追求的创新理念密切相关。杨大昕说,创新仅停留在技术层面是不可行的,3M更强调商业创新,将技术产品化,热氧化炉技术正是将其产品化的代表之一。
除了3M以外,利乐、惠普等跨国企业,同样习惯于使用绿色清洁能源。利乐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杨斌介绍,利乐当时选址呼和浩特建新工厂,正是看好了内蒙古的“风”和太阳能。杨斌说,建厂时他们办了件“傻事”——内蒙古当地的煤电价格很便宜,但他们宁可多花钱来购买风电用于生产。“利乐作为内蒙古目前最大的外商投资企业,我们想做的事情,不仅是在当地建工厂赚钱,而是能够作为地方投资,带来先进理念,为地方的整个社会和经济带来正面影响。”
惠普同样花大价钱购买环保能源,并且鼓励员工家里购买太阳能设备。“早在1992年,我们就提出了‘为环境而设计’的概念。”惠普品牌市场部总监沈激说,现在惠普所有的产品在设计时都与环保理念结合,包括材料的选择、能耗降低等,而且注重在其产品生命周期结束后的回收再利用。
跨国公司的“绿色”行动,是对环境的一种投资,同时,这种投资也正在给他们带来丰厚的回报。“我们相信可持续性是‘绿色’行动的一部分。如果我们来到一个国家做生意,但却采取了不恰当的方式,毫无疑问会毁灭我们做生意的基础,这是不可持续的,西门子也不可能做到今天这样的百年老店。”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白安说。
做绿色和环保,在经济上一定要有可持续性。如果一个公司在环保方面投入过多,3年以后这个公司不存在了,这就没有意义了。所以,在经济方面和可持续性方面,我们都要强调创新,强调股东回报,尤其要强调商业道德,这几个方面缺一不可。一些运营了几十年的公司,很可能因为商业道德上面有问题,一夜之间就垮掉了。3M成立于1902年,1984年在上海注册成立内地第一家独资企业,到现在差不多有25年的历史了。如果没有一个守法经营、好的商业道德,我们很难持续下去。
3M中国有限公司企业规划、公共及政府事务部总经理杨大昕
慈善有时是为了帮助解决一些紧急的问题。但从长期来看,企业需要再做些其他事情,要看到更开阔的画面,要看到系统性问题所在。短期的应急反应能够起到立刻的效果,这当然是必要的。但在以后的重建或者是稳定的过程中,还需要各种各样的心理疗伤,还需要解决今后的教育,或是住房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都属于长期需要解决的问题,需要企业对慈善有持续长期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