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2014年春季年会于4月11日至13日在华盛顿举行,加快经济结构改革,以促进全球的可持续增长成为此次年会的重要议题。
尽管部分与会者对中国经济发展存在的风险提出了担忧,但中国不断进行的经济结构性改革仍得到了来自多方的肯定。
全球经济复苏依然脆弱
IMF近日公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小幅下调今年全球的经济增长预期0.1%至3.6%,IMF总裁拉加德在此次年会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全球经济虽然正在复苏,但复苏仍然很脆弱且缓慢。因此如何维持全球经济更快、更好、更可持续地发展,成为当前全球面临的最重要任务。
拉加德指出,IMF认为,总体而言,全球经济正在出现向好的转折,但复苏仍然过于脆弱而且缓慢。目前全球经济增长面临着发达经济体特别是欧元区长期低通胀率,以及经济低增长等方面的困扰,对于全球经济长期发展来说,各国应该加快经济结构改革以促进全球经济可持续增长。
拉加德强调:“尽管目前整体经济已经表现得不错,但还可以表现得更好。我们也要防范未来的经济低增长。为此,我们需要有宏伟且连贯的政策来避免长期的低增长,确保全球金融稳定。这意味着所有的国家,发达经济体,新兴经济体,低收入国家都需要加快结构改革,这既关系到产品和服务市场,也关系到就业市场。”
世界银行行长金墉则表示,2014年全球仍然有10亿极端贫困人口,要实现2030年消除极端贫困的目标,全球经济增长至关重要,贫困人口的减少有四分之三的功劳来自经济增长。目前全球经济增长的短期风险减少,但他表示中期风险仍令人担忧。
金墉强调:“我们现在比较担心的是全球经济的中期风险。具体而言就是担心在后危机时期,各国改革的速度可能会变慢。我们必须马上把重心回归到结构改革,因为一个小小的倒退都可能导致数百万家庭陷入贫困而不是摆脱贫困。”
中国经济改革受肯定
在IMF和世界银行春季会议期间,尽管中国经济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被广泛讨论,但是中国经济的结构性改革成果也受到了来自各方的肯定。
拉加德认为,中国确定了今年7.5%的经济增长目标,这与该组织预测相符,中国显然将继续对全球经济增长做出重大贡献。她不认为中国经济会迅速下滑,她能感受到中国政府对改革的态度是严肃坚定的,拉加德强调,经济再平衡已经在中国出现,并已成为中国的政策。拉加德对中国扩大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表示欢迎,认为这是朝着人民币国际化迈出的正确一步。
世界银行行长金墉则表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经济增长动力正从出口型转向服务消费型,他对中国正在实施的结构改革表示赞赏,“虽然中国经济增长有所放缓,但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中国的改革还在继续,这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推动结构改革的决心”。
IMF经济顾问和研究部主任奥利弗·布兰查德甚至认为,中国增长略微放慢是好现象,因为这可能只是中国转向更加平衡经济增长一个可取的“副产品”。
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主权评级业务首席经济学家卢西奥·维尼亚斯·德苏扎认为,虽然当前中国经济增速与过去几年10%的水平相比有所下降,但中国的经济规模也相应增加,同时中国经济转型意味着需求结构发生变化,但总需求规模仍将保持在较高水平。此外,其认为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也不会对其他新兴经济体造成明显影响。
关于中国债务和影子银行问题,IMF表示,欢迎中国政府已经采取的提高透明度、加强监管和消除道德风险的举措。该组织金融顾问兼货币与资本市场部主任何塞·维纳尔斯指出,如果金融部门出现问题,中国有很大的缓冲空间,因为外汇储备充足、财政状况良好。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尼古拉斯·罗迪也认为,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影子银行规模并不大,贷款证券化业务也很有限,同时中国政府拥有充足的宏观经济政策缓冲空间,不会因影子银行风险而发生金融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