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过剩 丁基胶塞产业结构亟待调整

2008-07-22
阅读次数:3019
阅读字体 【

 

时间: 2008-07-22 15:30:54 | 文章来源: 化工综合服务商

        曾经长期使用的药用天然胶塞于2004年年底退出医药领域,从2005年1月起,取而代之的是药用丁基胶塞。然而,来自市场的最新信息表明,如今丁基胶塞却陷入尴尬境地:市场供大于求,价格持续下降,质量难以稳定。
    
      回首丁基胶塞走过的历程,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轨迹:当年,在两种胶塞更替前后,一些企业界人士看到丁基胶塞具有潜在市场前景,就出现各地纷纷上马丁基胶塞项目的“欣欣向荣”景象,结果使我国丁基胶塞生产企业迅速增加,丁基胶塞很快就陷入了生产过剩的状态。
    
      事实上,从更换丁基胶塞之日起,大输液产业链利益的重新分配与摩擦就从未停止过。应该说,大输液企业和丁基胶塞企业是相互依存的上下游关系,可是当2005年大输液与丁基胶塞进入磨合期后,丁基胶塞的日子过得并不“舒心”,其价格直线下降。对于丁基胶塞的窘迫之景,许多丁基胶塞企业迁怒于上游大输液企业的逼迫。
    
      然而,丁基胶塞生产企业自身也有“软肋”。由于大输液企业偏好价格低廉的胶塞,而丁基胶塞产能过剩,于是,价格便成为丁基胶塞企业的主要竞争手段,无序发展、过度竞争难免会影响到产品质量。
    
      在丁基胶塞企业日子日益窘迫的情况下,行业的整合显得尤为重要。在国际上尤其是在发达国家,一般都只有几家大型的丁基胶塞生产企业供应市场,在这样的行业结构下,生产能力集中、标准化程度高、资源使用有效率、安全质量有保证、技术开发有后劲,也易于主管部门监管。
    
      可是,在利益的驱动下,我国的丁基胶塞企业已经从最初的不到十家发展到三、四十家,年产能也从30亿只迅速发展到目前的250亿只。因此,有必要对目前的丁基胶塞行业实行整合,从优胜劣汰的角度出发,淘汰那些实力不强、水平不高、产品质量不过关的企业,重点扶持有发展前景的骨干企业,同时加大科研力度,提高产品能级,从而走出低价竞争的误区。业内人士指出,在上下游企业之间,应该加强相互的沟通,包括丁基胶塞在售前、售中、售后等全方位的沟通。目前,外资企业已占领中国高端产品的丁基胶塞市场,其目光正在瞄准更大的普通市场。从有利于发展民族工业的角度出发,上下游企业之间也应该“化干戈为玉帛”,携手共进。


资讯,会议,会展服务

杭迺懿  13481109710 
 




 

     

 
 
Copyright © 2000-2012 Sinoinfo Ecommerc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广西华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备案号: 桂ICP备15007906号-11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299号
电话:0771-5553301    传真:0771-5553302
网址:www.rosin-china.com    邮箱:rosin@rosin-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