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油价一直以来被视为全球经济的晴雨表。2008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延续了2007年的升势,且出现加速上涨趋势。受美国连续大幅减息和美元贬值的影响,从今年1月22日开始,国际原油价格在短短半年时间里从85美元上涨到7月11日的147美元,涨幅达70%多。就在很多机构预测原油价格将要上冲150美元大关时,原油价格却突然掉头急挫,一周内下跌11%。国内外市场一片哗然。据中国不饱和树脂网(www.upr-e.cn)专家介绍,油价突然暴跌:全球经济草木皆兵。有人透露事情的起因是美国的原油库存数据,引发了市场对于原油需求下滑的担忧。华尔街预测美国原油库存可能减少200万桶,结果数据公布库存增加了200万桶,这直接导致了7月15日国际原油市场的暴跌。但更多的人相信事情绝非如此简单,特别是全球经济处于草木皆兵的状态时。华尔街策略公司资深分析师康尼•特纳表示:“油价暴跌之后,市场上流传着不少似是而非的解释,实际上很难说到底是哪种因素导致油价下跌。”他认为:“现在原油期货市场的投资者正处于一个草木皆兵的状态,任何重大消息都会导致油价剧烈震荡。”
也有分析人士认为,上周原油价格价暴跌的主要原因是投资者对美国经济前景感到担忧。目前投资者对于美国经济疲软,可能进一步抑制原油消费的忧虑,成为打压油价的主要力量。美国在继股市下跌、失业率升高之后,最新公布的6月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上涨高达5%。在7月15日的国会听证会上,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承认美国经济正面临着金融市场动荡、房价下跌以及原油和粮食价格飙升等“诸多困难”,美国经济仍存在极大不确定性。伯南克对于美国经济的悲观言论揭开了国际油价此次调整的序幕。而包括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和国际能源署(IEA)在内的众多权威组织今年已多次下调对美国原油消费的预期。7月15日OPEC公布的月度报告预计原油需求下降,并将2008年全球每天原油需求预期调低至1.03亿桶。上周五,美国石油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6月份对原油和石油产品的需求较上年同期降低1.4%。另外粮食、基本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飙升,也使全球面临的通胀压力越来越大,使投资者对后市产生悲观预期。据中国不饱和树脂网(www.upr-e.cn)专家介绍,此外影响原油价格的重要因之一——伊朗核问题在上周也出现了缓和迹象,也是促使油价下跌的因素之一。而大量的投机资金的离场是导致这次原油价格暴跌的直接原因。北京中期期货董事总经理母润昌认为,本次下跌与前期的下跌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美国原油的持仓量较以前大幅减少,也就是说美国经济的衰退已经严重打击了原油投机多头的信心。如果美国经济没有很好的起色,次贷危机进一步恶化,美国的能源消耗量会进一步减少,这对当前原油价格将是一个极大的打击。他认为,这次暴跌是多头平仓所致。美国期货业管理委员会公布的原油期货持仓数据佐证了这一观点。最新数据显示,投机资金持有的净多单仅剩7066手,而此前一周这一数据接近2.2万手,与基金疯狂做多的高峰时期净多单接近10万手相比,7000多手只能算是个零头。暴跌后经济走势:关键看美国表现,国内著名经济评论人士叶檀的分析比较悲观。她认为,国际原油价格的暴涨被认为是全球通胀的主要原因。而油价下跌很可能标志着全球经济衰退。我们迎来低油价时代的同时,也会迎来泡沫的破裂,迎来全球经济下行周期。她认为目前可能出现的石油危机是21世纪的第一次危机,是与次贷等资产泡沫的破裂集合在一起的金融危机。由于新兴市场的发展、欧美经济衰退延后,形成了更大的资产泡沫。一旦油价泡沫像次贷一样彻底破灭,那么欧美将面临比次贷更大的麻烦。油价疯狂上升之时,全球隐性经济衰退已经开始;油价急跌,则会成为全球经济衰退的标志。中国不饱和树脂网(www.upr-e.cn)专家认为,与其看暴跌后经济的走势,不如看美国的经济走势更为靠谱。作为全球经济的领头羊,美国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金融考验。经济增长下滑和通货膨胀压力上升已令美联储陷入两难的境地。许多投资者担心,随着次贷危机进一步深化,美国经济在四季度可能出现衰退。美国最大的两家房贷机构因存在严重的流动性不足问题而面临倒闭风险,有人担心全球再度发生新的一轮金融危机。但也有分析人士认为,美国近期公布的经济数据好坏参半。伯南克对经济的悲观也超出市场预期。一年来,政策灵活而完善的美国经济在次贷危机、通胀和楼市疲软等重重拖累下依然保持了一定的增速,显示美国经济仍具有强劲的承压及适应能力。在美国政府不断采取各种措施以刺激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下,美国经济虽然短期“遇阻回落”,但后市再度“企稳走强”的可能性仍然非常大。
对于未来油价走势,分析人士也存在意见分歧。有人认为油价上涨背后有很大的金融投机因素。如果投资者采取获利回吐操作,油价今后有可能大幅下跌。但也有人认为尽管油价出现暴跌,油价在中长期继续走高的趋势并没有发生改变。银河证券近日发布投资报告,预测国际油价跌幅底线在100美元附近。报告认为夏季用油高峰过后,冬季取暖油存储期尚早,这一时期国际原油库存增长,原油价格将下降。报告同时强调,油价仅属阶段性下降,长期趋势依然看涨。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第3大原油进口国,也是仅次于美国的第2大石油消费国。中国对国际原油的依赖度很高,海关总署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的原油进口量已经达到1.968亿吨,接近2亿吨。有研究数据显示,国际原油价格每波动10美元/桶并持续1年,将影响中国的GDP1%,其中一半是进口的费用,另一半是国家对消费者的补贴。这个影响是巨大的。今年原油进口还会加速增长,原油进口依存度突破50%已成定局,而且远非终点。因此对中国来说,国际油价的每一次下跌都是一个喘息机会,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有利于生产效益的提高。
首先,国际油价下跌对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两大公司无疑是大利好。中国石化在7月18日发出预警,预计上半年业绩同比将下降50%以上。中国石化旗下两家上市公司S上海石化和S仪化上半年业绩也均告预亏。然而发出业绩减半预警的中国石化,却以股价飙升逾7%的方式安然渡过劫难。暴跌的国际油价释放了中国石化系的巨大压力,与预亏形影相随的股价暴跌厄运并没有发生。18日中国石化沪港两市股价出人意料一起上涨,其中A股价格上涨7.57%,至每股11.09元。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世界经济研究室专家牛犁认为,本次原油价格下降,有利于中石化、中石油两大集团业绩提高。在静态情况下,原油价格每回落1美元/桶,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的每股收益将相应增加0.03元和0.01元。中国期货市场对国际油价的暴跌也给予了掌声。在国际原油期货连续大跌时,国内能源化工类期货出现了上涨。7月17日郑州商品交易所PTA(精对苯二甲酸)期货主力合约0809逆势大涨2.69%,带动大连商品交易所聚乙烯期货主力合约0809收报14725元/吨,上涨270元,涨幅为1.87%;上海期货交易所燃料油期货尾盘翻红,主力合约0810收报5553元/吨,小涨27元,涨幅为0.49%;天然橡胶主力合约0809收报26970元/吨,上涨455元,涨幅为1.72%。
当然有识之士在此也发出了警告,与许多经济现象一样,油价下跌也是一把双刃剑。“因国内原油价格按照国际水平结算,在国际油价连创新高的前提下,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获得高额利润是必然的。另一方面,下游化工行业一直处在成本推动型的涨价趋势中,情况也比较好。”交银控股首席能源分析师贺炜表示。他认为,在一定意义上说,国内两大石化集团也是沾了国际高油价的光。石油和化工规划院院长顾宗勤告诉记者,国内石油和化工行业每年要生产近2亿吨原油,而且国内原油价格已向国际油价靠拢。国际油价的涨落对行业效益的影响就比较复杂,不能绝对地来看这一问题。一方面全行业除石油开采业外,所受的影响与国家整体的影响是一样的。石油和化工是能源密集型行业,在价格链中石油是化工产品的上游。按经济规律上游价格的涨落最终要传导到下游,高油价将推动石油和化工行业成本上升。而国家为控制CPI上涨,对成品油和化肥等农资产品的限价政策不会有大的松动,这些行业向下游传递涨价的可能性不大,生产企业利润空间缩小,部分行业将面临亏损。而一些化工原材料产品,因其技术含量和生产集中度均不高,向下游市场传导价格上涨乏力,一些产品价格将趋于平稳或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