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县位于秦巴深山,是湖北省9个深度贫困县之一,有重点贫困村73个,贫困对象35962户111084人。竹溪生态环境优良,山场资源广袤,林业资源发展潜力大。如何挖掘资源潜力,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脱贫?
近年来,竹溪县立足山区林业资源优势,结合精准扶贫,因地制宜,科学决策,围绕“一有两不愁三保障”,突出林业扶贫主战场,以茶叶、食用菌、中药材、核桃、魔芋、乡村旅游为中心,大力发展林业特色产业,为山区贫困县脱贫攻坚注入新鲜血液。
茶叶成为绿色名片
竹溪种植茶叶历史久远,素有“贡茶之乡”美誉,结合退耕还林、荒山造林、绿满荆楚、精准灭荒等林业生态建设,首选茶叶作为栽植的主要经济树种,持续稳步扩大现有茶园的种植面积,积极打造观光茶园,推动“茶叶+旅游”新发展模式,逐渐形成了种茶、采茶、观茶、品茶的多元化格局,茶叶产业做大做强,生态、经济、社会多重效果渐渐显现。
其中,汇湾镇依托丰富山场资源优势,发挥种茶、制茶传统,抢抓退耕还林、绿满竹溪、百里三廊、精准灭荒等林业工程项目建设机遇,大力开展荒山和坡地植树绿化,栽植茶叶等经济树种,建设有机绿茶之乡,带动贫困户在茶产业链上致富增收。目前,汇湾镇绿茶种植面积达12万余亩,注册13家茶叶专业合作社,新建高标准茶叶加工车间14个,实现全镇村村种茶叶,茶叶收入已占农户收入的60%以上,年均生产各类茶叶20万公斤,实现产值1.2亿元。
5月,湖北竹溪县第四届“百里景廊”文化旅游暨采茶文化节在竹溪县龙王垭茶文化旅游区开幕。1500余参会人士相约龙王垭,一起游好山好水,品特色香茗,听茶山小调,论茶旅文化,共同见证竹溪茶旅融合新变化,同心助力竹溪精准扶贫攻坚战。
湖北龙王垭茶叶有限公司先后投入过亿元建成了万亩茶园、老龙洞等景点,及养生山庄、五星级农家乐等配套设施,按观光茶园规划建设游步道、生漆博物馆、游客中心等工程,该景区成为该县“百里景廊”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竹溪把绿色茶山变成生态富民的金山银山,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实施茶旅融合发展战略,推动茶叶产业和旅游产业向纵深发展,持续增加茶农收入。茶产业由过去单一的生产销售茶叶,发展成集生产销售茶叶、茶食品、茶叶提取物及茶乡旅游于一体的产业链条。
同时,竹溪县依托茶叶做旅游,与旅行社合作,连续3年举办“百里景廊”文化旅游暨采茶节。水坪、汇湾等产茶大镇也纷纷举办采茶旅游节、网友节,推出游茶园、看茶戏、听茶歌、观茶艺、品茶食等茶旅活动,将茶产业发展同养生、休闲、旅游等相结合,提高茶叶附加值,拓宽拉长产业链。茶旅结合,推动全域旅游发展成效日渐显现。据统计,今年1-4月,竹溪县共接待游客88.3万人次,旅游收入达 6.135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8.91%、31.94%。
通过多年发展,竹溪县生态茶园发展到27万多亩。竹溪先后获得“中国茶叶之乡”“中国有机绿茶之乡”等美誉。茶产业龙头企业梅子贡茶园、龙王垭茶园获评“中国最美茶园”称号。汇湾“贡茶小镇”入选中国特色小镇。竹溪茶叶种植面积现位居湖北省第一。目前,竹溪县7个乡镇拥有万亩以上的茶园,64个专业村有千亩以上的茶园,带动约4万户发展茶产业,占竹溪总人数的31.2%。
林菌扶贫效果明显
近年来,竹溪县委、县政府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确定把“短、平、快”的食用菌产业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主导产业来抓,形成村村有食用菌产业,户户依靠食用菌产业实现稳步增收。全县在食用菌产业发展中,因地制宜,科学经营,创新食用菌产业发展方式方法,积极引导广大贫困户实行精准脱贫。
竹溪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食用菌扶贫产业建设的意见》《竹溪县2018年食用菌扶贫产业发展方案》《食用菌扶贫产业建设意见补充规定》等文件,明确了食用菌产业扶贫目标任务、发展模式,形成较为完整的政策支持体系、模式机制体系、工作责任体系,并成立食用菌产业建设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强化了保障措施,推进食用菌产业发展。
竹溪县源茂林场森林植被优良,气候非常适合花菇生长,林场因地制宜发展食用菌产业,积极引进市场主体,成立专业合作社,带动林农通过流转土地、基地务工、参与分红方式增加经济收入。现食用菌基地规模18亩,年养菌32万棒,带动80余人就近务工,实现54户101人参与分红。
竹溪县水坪镇德程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流转土地建立了100亩高标准、规范化、规模化的香菇示范基地,搭建香菇大棚300个,配置有育菌棚、烘干加工厂房、冷库等,总投资328万元。农户以土地入股、基地务工、自愿承包、自种代管等方式参与利益联动,从而实现“合作社+基地+贫困户”三方共赢模式。合作社今年又订购菌棒100万余棒,价值600余万元,带动周边236户农户,其中171户贫困户集约发展。合作社流转65户农户土地,以资金入股的方式带动30户贫困户入户,通过盈余分配增收;采取为贫困户代养发展的方式,解决91户五保、低保自身发展动力不足户稳定增收,促进稳定脱贫。合作社还先后发展了核桃基地2200亩,管护套种矮秆油料作物、生态养鸡、龙虾养殖等项目。
2018年底,全县已成立食用菌专业合作社139个,完成养菌及出菇大棚建设3767亩,建保鲜库7769平方米,烘干房3265平方米;完成食用菌生产任务2820.02万棒,带动贫困户5758户,市场主体参与食用菌扶贫产业配套设施建设累计投入3亿元。
生态旅游经济火爆
如何把竹溪森林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竹溪确立了“全域旅游”战略思维,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世外桃源。目前竹溪已建成国家3A级旅游景区11处。生态旅游产业蓬勃兴起,有效助推了农民增收致富。
竹溪县把生态旅游景区提档升级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和旅游产业扶贫的重要举措,多方筹资建设重点景区、景点。近年来新建成龙王垭生态观光茶园、乡趣绿之恋文体公园、黄花沟、石板河、营盘山、楠木寨、曾家寨、龙湖国家湿地公园、莲花田园等3A级旅游景区。2018年,该县接待游客20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超过12亿元,带动1万多名贫困群众增收脱贫。
竹溪围绕“全域景观,诗意田园”中国候鸟旅居县定位,打响“朝秦暮楚地、自然中国心”品牌,以乡村旅游景点建设为中心,投资新建农家乐、林家乐、渔家乐、民宿乐、庄园乐300家,观景台30个,摄影点50个,垂钓位300个,建设旅游公路200公里,游步绿道、自行车道100公里。启动森林旅游观光小火车项目,支持龙王垭和楠木寨提档升级为4A景区、天池垭和岱王沟创建3A级景区。
竹溪县龙坝镇依托廖家岭片区、龙家坝美丽乡村和龙湖湿地公园的自然风光及旅游资源,打造环库休闲观光经济带,依托肖家边村美丽乡村,打造康养旅居村落,助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目前,全镇建立双带示范基地21个,创办扶贫加工车间18个,党员干部和产业能人领办合作社23个,共辐射带动贫困群众1137户3429人,人均年增收达4000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