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2年广西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趋势预测
根据我区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的历史数据和各市2021年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调查、发生防治情况以及病虫害越冬情况调查,结合资源状况、生态环境与林分质量、气象信息、生物因子以及人为影响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运用趋势预测软件的数学模型进行分析,预测2022年全区林业有害生物仍处于多发、高发态势,发生总面积为546.11万亩,与2021年相当。其中:病害预测发生面积为129.6万亩,发生趋势略有上升;虫害发生面积为391.21万亩,发生趋势持平;鼠害发生面积0.3万亩,发生趋势下降;有害植物发生面积25万亩,发生趋势上升。主要种类发生趋势预测如下:
(一)松树病虫害
预测2022年发生面积将达354.45万亩,与2021年相比持平。(1)松材线虫病:松材线虫病疫情仍有扩散趋势,发生面积53万亩左右,略有上升(6.19%),老疫区也有面积扩大、疫点增加的可能。新增疫区3个以上,在全区松林分布区特别是松林面积较大的区域新发疫情的可能性较大。(2)其他松树害虫:松突圆蚧、湿地松粉蚧在梧州市、钦州市、玉林市的马尾松和湿地松林区继续危害,预计发生面积265万亩左右。松毛虫(含松茸毒蛾)2022年预计发生面积22万亩,较2021年相比持平,主要发生在桂北、桂东和桂南松树分布较多的县区,其中在全州县、兴安县、平乐县、灵山县、博白县、八步区、钟山县等局部区域发生较重的可能性较大。萧氏松茎象在桂林市、梧州市、贵港市和贺州市等松林区继续发生危害。
(二)杉树病虫害
预测2022年发生面积为2万亩左右,比2021年上升30.49%,以杉树炭疽病、杉树叶枯病、杉梢小卷蛾为主,主要发生于百色市和河池市,以轻度发生为主。
(三)桉树病虫害
预测2022年发生面积为51.95万亩,与2021年相比上升25.85%,在全区桉树种植区局部区域发生危害仍然较重。其中病害22万亩,比2021年上升48.28%,青枯病、叶斑病、枝枯病的危害仍将比较严重,在贵港市平南县局地成灾的可能性较大;虫害29.95万亩,与2021年相比上升13.27%,其中桉树枝瘿姬小蜂危害仍在继续,预计2022年发生面积将减少至0.45万亩,主要发生在梧州、钦州、贵港、玉林等局部地区,以轻度发生为主;油桐尺蠖预计发生面积18万亩,与2021年相比上升22.47%,分布于全区桉树种植区,南宁、柳州、桂林、玉林、来宾、崇左等部分地区可能危害较重;桉蝙蛾预计发生8万亩,与2021年相比持平,分布于全区桉树种植区,桂林、玉林、贺州、来宾等市局部区域可能危害较重。
(四)经济林病虫害
预测2022年八角病虫害持续偏重发生,危害面积达40万亩,与2021年相比下降8.07%,以八角炭疽病、八角煤烟病、八角尺蠖、八角叶甲为主,分布于八角种植区,梧州市、百色市局地偏重发生的可能性较大。预测2022年油茶病虫害0.8万亩,油茶炭疽病、油茶毒蛾等油茶病虫害在柳州市三江县和百色市乐业县、西林县继续发生危害。预测2022年核桃病虫害12万亩左右,与2021年相比上升11.84%,以炭疽病和蛀干害虫云斑天牛为主,仍将在河池市凤山县危害。
(五)竹类病虫害
预测2022年竹类病虫害发生面积56万亩,与2021年相比上升7.94%,以毛竹丛枝病、竹广肩小蜂、刚竹毒蛾、黄脊竹蝗、竹篦舟蛾为主,黄脊竹蝗在柳州市融安县、三江县,桂林市灵川县、兴安县和永福县继续成灾可能性较大。
(六)红树林害虫
预测2022年我区红树林虫害发生趋势上升,发生面积0.5万亩左右,比2021年上升67.9%,北海市和钦州市局部区域灾害仍然较严重。以危害白骨壤为主的广州小斑螟在沿海的钦州、北海红树林分布区仍然有危害,其中钦州市钦南区危害可能较重。危害桐花树、秋茄树为主的白囊袋蛾、星天牛、柚木肖弄蝶夜蛾、桐花树毛颚小卷蛾等在钦州市和北海市仍然有危害。外来物种互花米草、鱼藤等危害会进一步加重。
(七)珍贵树种病虫害
预测珍贵树种病虫害危害面积1万亩左右,发生趋势上升。种类主要有肉桂枝枯病、土沉香炭疽病、降香黄檀黑痣病、栎掌舟蛾、荔枝异形小卷蛾、黄野螟、灰卷裙夜蛾、橙带蓝尺蛾、肉桂双瓣卷蛾、桉蝙蛾等。灰卷裙夜蛾在来宾等地危害降香黄檀。黄野螟在崇左、钦州等地危害沉香。
(八)有害植物薇甘菊
预测2022年薇甘菊的发生面积将达到25万亩,比2021年上升8.69%,仍扩散蔓延,主要发生在玉林市,其他市县(林场)也有发生可能。
(九)鼠害
预测2022年鼠害发生面积0.3万亩,在百色市平果市、那坡县、乐业县、隆林县、田林县等局部区域仍危害杉木。
二、防控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监测预警,完善日常监测网络体系
抓好日常监测和重大疫情专项普查工作,及时掌握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种类及其潜在威胁,加强对中心测报点和测报示范县的管理,推广应用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与应急防控GIS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精细化管理。完善全覆盖监测网络,落实县、乡、村监测员,发现死亡松树及时报告。推进各地实行地面网格化监测与无人机监测手段相结合,做好日常监测和定期巡查。目前我区需重点监测和预防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的入侵,警惕本土松树、桉树、八角、油茶食叶害虫和桉树、经济林蛀干害虫和红树林害虫的危害。
(二)切实抓好松材线虫病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
严格按照《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科学防控松材线虫病疫情的指导意见》《松材线虫病疫区和疫木管理办法》《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方案(2021版)》要求,开展疫情除治工作。认真落实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印发的《全国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五年攻坚行动计划(2021-2025年)》(林生发〔2021〕56号)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广西开展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五年攻坚行动八条措施》(桂政办发(2021)126号)。探索利用卫星遥感信息化技术监测,加强对重点区域疫情的监测和核查。坚持以疫木清理为核心,抓实抓细今冬明春疫木除治工作。积极开展薇甘菊防治示范工作,探索有效防治方法。
(三)加强检疫执法和检疫监管
强化行政许可事项的事中事后监管,加强产地检疫、调运检疫和检疫复检工作,加强对普及型国外引种试种苗圃的监管,组织做好引进林木种子苗木风险评估。组织开展松材线虫病疫木检疫执法专项活动,打击违法调运、违法加工疫木等行为,从源头控制疫情扩散蔓延。
(四)加强疫情防控督导督办
及时指出松材线虫病疫区存在的问题,要求限期整改,严防疫情扩散。通过随机抽取路线,实地调查走访方式,对市县松材线虫病疫情专项普查工作开展情况、经费落实情况、疫木清理情况等进行专项督导。成立工作组实行分组分片指导,落实一抓到底机制,重点对疫情监测、除治和资金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根据各地疫木除治进度、存在问题等情况进行通报。
(五)增强科技支撑能力
加强产、学、研、管四方力量联合,加大部门间、学科间的技术合作,建立有效的技术合作体制和协调机制,重点开展松材线虫病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控技术研究。与科研院所合作,积极探索松材线虫病、薇甘菊防治新技术,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六)提升应急防控能力
完善重大林业有害生物应急预案,健全应急工作机制。指导各市县开展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防控应急演练活动,提高应对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能力。根据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及时做好喷雾喷粉机、白僵菌、BT粉等应急防控药剂、器械的采购贮备和调拨工作,有效应对突发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
(七)强化法律法规宣传和技术培训
加强岗位培训,利用互联网、手机微信群、APP等新媒体技术开展在线技术培训,增强培训效果。充分利用网络、广播、电视、报纸和其他各种媒体,深入宣传《生物安全法》《森林法》《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植物检疫条例》等法律法规,增强全民科学防灾减灾的法制意识,营造群防群控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