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兴国县林业局高度重视,统筹谋划,综合施策,系统治理,扎实推进松材线虫病疫区困难立地生态修复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强化组织、高度重视。县林业局成立由局主要领导任组长,局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局属相关单位及业务股室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松材线虫病困难立地生态修复工作领导小组。今年以来,该局连续召开相关会议,研究部署相关措施,多次深入实地开展调查,并赴吉安和周边县(市)困难立地生态修复基地考察学习。针对困难立地土壤脊薄、造林成本高、苗木成活难的问题,组织林业科技专家现场调研指导,科学设计修复方案,合理选择造林树种,不断提高造林质量,达到复绿增绿目标。
二、综合施策,统筹推进。县林业局坚持低质低效林改造与困难立地生态修复相结合,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对裸露地块采用全面改造等方法进行林地修复;对疫木伐除后的轻型疫区及时补种乡土阔叶树;对中幼龄阶段的轻度退化林分,通过疏伐、生长伐、卫生伐等抚育采伐方式,改善保留木生长环境,并根据抚育采伐后保留的林分状况酌情补植补造;对保存有原生植被的稀疏林地,现有乔木、灌木加强培蔸抚育,促进生长。去冬今春,该县在永丰、埠头、龙口、杰村、社富等乡镇,通过实施低质低效林改造、更替改造和补植改造,完成松材线虫病疫区生态修复6.21万亩。
三、强化指导,科技引领。3月30日,兴国县林业局邀请省、市林业专家组成顾问团,前往永丰镇船溪村、埠头乡枫林村举办林业技术培训班,重点围绕松材线虫病疫区植被恢复如何选择造林树种、开展科学绿化等方面进行现场培训,向广大基层干部、林农传授林业科技知识。该县还抓住省林业局挂点帮扶的有利契机,依托省林科院技术指导,成功打造了埠头乡垓上村困难立地树种选择和生态修复示范基地,试种木荷、乌桕、碳桐等树种共计4500余株,并通过扩穴培蔸、追肥及打孔注药方式促进保留树木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