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月外汇局核准27.5亿美元QFII投资额度
国家外汇管理局1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外汇局核准9家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的投资额度共27.5亿美元。
其中,摩根大通银行、富敦资金管理有限公司各获批2.5亿美元额度,法国兴业银行(12.53,0.00,0.00%)、巴克莱银行、安保资本投资有限公司和迈世勒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各获批2亿美元额度,新加坡政府投资有限公司获批6亿美元额度,淡马锡富敦投资有限公司获批7亿美元额度,富邦证券投资信托股份有限公司获批1.5亿美元额度。至此,外汇局累计核准159家QFII机构共335.68亿美元投资额度。
证监会12日披露的QFII名录显示,10月共有4家外资机构获得QFII资格。截至10月底,获得QFII资格的机构达192家。
外汇局同日公布的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投资额度审批情况表显示,10月外汇局核准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大华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各1亿美元的QDII额度。截至10月31日,外汇局累计核准QDII投资额度共862.97亿美元。
2.人民币即期汇率连续11日涨停 创下汇改以来新高
虽然外界一直认为人民币升值不会走远,但现实情况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又一次给大家带来惊喜。6.2891,这是昨天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中间价水平,是今年5月9日以来近半年的新高点。而在交易市场,人民币的强势地位依旧,开盘后不久再度触及涨停价位6.2262,同时创下2005年汇改以来新高,这已经为连续11个交易日触及涨停。
10月25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交易市场首度涨停,接着这一涨停的走势保持了11个交易日。
但是,由于中间价由央行设定,把握了中间价的水平也就控制住了汇率的整体走势,整体看,虽然连涨多日,但人民币的升值幅度仍较为有限。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即期价格从10月25日的6.2417到昨日的6.2262,实际升值了155个基点,升值幅度为0.25%。同期,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升值0.2%。
社科院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刘煜辉表示,人民币独特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重点在于“管理”,而不在于“浮动”。央行每天都在管理“中间价”,这也导致上一交易日的收盘价与第二日的中间价处于不连续的状态。
3.成品油定价新方案上报国务院 调价周期或缩至10天
本报记者获悉,国家发改委已对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进一步完善,并上报国务院。
一位接近发改委的专家告诉记者:“调整思路是缩短调价周期,改进调价操作方式,提高机制运行透明度,便于消费者理解和监督。”
根据上述思路,已经上报的新方案将成品油调价周期由现行22个工作日缩短至10天,并取消4%幅度的调价边界条件限制。
此外,新方案还将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挂靠油种及采价市场。将现行国内成品油价格挂靠的国际市场布伦特、迪拜、辛塔三种原油(85.27,-0.11,-0.13%)现货价格,调整为美国WTI原油、英国布伦特原油和阿联酋迪拜商品交易所的阿曼(Oman)原油期货,三者按照一定权重作为国内油价参考。
新方案挂钩国际油种以中国原油进口来源地为主要参考。除布伦特原油外,WTI是另一个在国际上具影响力的原油期货合约。
目前这一方案仍有待国务院审批。若上述方案获批,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频率将加快,且不受变化幅度影响,有利于减少投机套利的机会。
而在调价操作方式上,国家有意将定价权下放给石油企业,但必须在国家规定的调价规则内执行,且不能超过最高价格水平。
前述专家透露,“按照新方案,当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处于每桶40-130美元区间时,政府不再发文调价,将调价的具体操作权交给企业,由企业按照政府制定的规则办法调价。”
4.汇率急涨抬升出口企业成本
近期,人民币汇率升值凶猛,出口企业也再次陷入艰难境地。
截至昨日(11月13日)下午,中国货币网公布数据显示,当天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开盘再触涨停价位6.2262,创自1994年汇改以来新高,同时也是连续11个交易日触及涨停上限。
“国内的市场竞争本来就激烈,现在汇率上升让我们很多海外的客户和订单都流失了。压力很大。”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湖州永昌贝诗讬电器实业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孙永庆显得很是无奈。
在人民币持续升值的背景下,国内不少出口企业纷纷面临成本上升、订单外流的压力。而正在回温中的外贸或将受到影响。
“对海外客户来说,人民币汇率一旦上升,成本相对来说也会增加,客户难以接受,就可能会放弃订单。”在孙永庆看来,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对企业利润高低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而近期人民币的大幅上涨也让该公司在对外贸易方面负担很重。
有数据显示,人民币每升值1%,外贸企业利润就会下滑1%至4%。“人民币升值1%,我们的利润具体会下滑多少没有测算过,但我们结汇都是现结的,任何一家以出口为导向的企业都无法忽视汇率损失。”孙永庆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