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增贷款全年或突破8.2万亿 创史上第2高
前11个月,中国银行体系投放了高达7.72万亿的新增贷款,如不出意外,全年新增贷款将突破8.2万亿。在经济下行、信贷需求萎缩的宏观大环境下,2012年的中国银行业新增贷款或将创出史上第二高值,仅次于2009年9.59万亿的天量投放,高于2010年、2011年7.9和7.47万亿的水平。
12月18日,权威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截至12月16日,工农中建四大行当月新增贷款不足790亿元,同时,在经历了月初短暂的流出后,年底存款回流银行体系趋势明显,四大行前16日新增存款超过1000亿元。
按照近三年的惯例,中资银行年末繁忙的项目储备工作和有计划的信贷冲刺联动,12月无论存款还是贷款均会出现等量齐升的现象。
“贷款不比以往年放得少,流动性问题没有那么严重。”18日,某国有大行资产负债部人士如是分析,2012年,面对地方政府债务偿付高峰期的到来,紧张的银根或许是个伪命题。
此前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对2013年定调,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要适当扩大社会融资规模,保持贷款的适度增加,切实降低实体经济发展的融资成本”,明年信贷目标或将维持2012年的水准。
政赤字8000亿,和预算调节稳定基金的2700亿,即总的实际赤字规模1.07万亿元,则12月单月的财政赤字规模将有望接近1.5万亿,较去年同期的1.35万亿扩大。”中金分析。
受此推动,中国银行体系年末至少会有超过1万亿的存款回流,这将对放贷能力形成有力支撑。
2.发改委:明年将着力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
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昨日说,为增强城乡居民消费能力,进一步扩大内需,2013年,我国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着力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建立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他在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说,为扩大内需,明年要促进消费升级和优化消费环境。继续推广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出台鼓励节水产品、家庭自给式太阳能产品消费的政策,扶持文化产业发展,引导旅游消费,鼓励社会资本兴办养老、康复等服务机构,加快培育一批拉动力强的消费新增长点。
他表示,为优化消费环境,将加强商贸流通、宽带网络等消费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发展电子商务、网络购物等新型消费业态。研究实施信用消费促进政策。
“必须坚持扩大内需的基本方针,着力提升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巩固和发展经济企稳回升的好势头”。他说。
张平称,明年将发挥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中央预算内投资主要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城镇基础设施、“三农”、社会事业和社会管理、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欠发达地区等领域。
3.养老金全国统筹方案酝酿 企业缴费率有望下调
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获悉,人社部正加快研究制定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方案。“在实现全国统筹之后,将适当调整养老金的企业缴费率,以减轻企业负担。”人社部一位官员12月17日透露,目前企业20%的缴费上限可能调整。
按照国务院的现行规定:企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不得超过企业工资总额的20%,纳入基本账户,个人缴8%列入个人账户。
但由于各地社保收支不平衡,导致缴纳水平不一,养老金收不抵支地区,要求企业严格按照20%的上限缴纳,收支盈余地区,企业缴纳比例又普遍低于20%。
“我们现在省级统筹实际上并没有完全做到,全国统筹没有,造成企业在国内不同地区投资,缴纳的社保、养老金水平有高有低,这不利于建立统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宋晓梧表示。
获悉,针对目前养老金地方统筹带来的各种弊端,财政部和人社部等部门正在研究制定基础养老金的全国统筹的思路和方案,目前已经在征集各方意见。
在征求意见过程中,目前8%的个人账户被认为费率偏高,账户规模太大,带来这一代人缴费负担沉重,但个人账户缴费率是否也要下调,目前尚在讨论中。
4.商务部:促消费政策措施将陆续出台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18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全年我国消费呈现“V”形走势,预计全年消费增速约为14.3%。促消费新政策将会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将为扩大消费提供发展空间,但明年扩大消费仍面临不小的制约和压力。
沈丹阳表示,明年我国利用外资的规模仍将保持平稳态势,不会出现大幅度下降,但利用外资面临的总体形势还是比较严峻。外贸面临的国内环境或进一步向好,但外部环境不容乐观,制约外贸增速稳定增长的阻力仍然很大。
沈丹阳表示,当前我国经济企稳迹象逐步显现,是消费增长最重要的基础性因素。明年国家将加大改善民生力度,进一步提高居民收入,提升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和均等化程度,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这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将为扩大消费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