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改委专家:CPI涨幅连续3月超3.5%则或加息
3月8日讯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表示,倘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涨幅连续三个月停留在3.5%以上,中国央行就可能提高利率。
陈东琪昨天在清华大学发表讲话后接受访问称,理论上,CPI涨幅连续三个月超过3.5%就构成利率变动的条件,但当局也可能根据其它条件决定是否加息。
他指出,是否加息取决于CPI情况,加息可能发生在今年年末或明年年初,也可能在更迟的时候。
国家统计局将在本周六公布最新CPI等宏观经济数据,市场预期2月CPI同比涨幅可能反弹至3%左右。
2.人大代表建议制造业应借电商新模式转型内销
随着富士康、万达等传统企业纷纷转型电子商务,新旧商业模式的转型和融合成为全国两会热点。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侨联副主席陈乃科在其提交的 《推动信息化带动制造业转型》建议中指出,随着传统行业转型电子商务的趋势越发明显,制造业的转型需求迫切,应该鼓励其利用电子商务建立起新的内销模式,实现转型升级。
陈乃科发现,如今在网络购物平台上已活跃着大量由传统制造业转型而来的网络零售商。在浙江、广东等制造业大省,特色块状产业群集体触网甚至已经成为一种潮流。
“现在的电子商务只是对传统零售渠道的变革,未来三至五年,将进入生产制造的变革,直到影响生活方式的变革,”陈乃科说,“显然,中国制造业应该抓住这个机会。”
3.市场担忧新定价机制或致高油价:上调多于下调
发改委主任张平确认今后成品油定价机制将缩短调价周期,且取消4%变化率引发市场不少好评。不过多个分析机构担心,新定价机制势必使得国内油价调整频率越来越高,按照目前国际油价的走势,新机制的实施则意味着国内消费者将告别低油价时代。
分析师陈晴表示,虽然新定价机制会让国内油价与国际油价变化趋势联动更紧密,但不可避免的一点即是今后油价调整的频率会高得多,若一月2次,一年就有24次,而去年国内油价调整总计才8次(4涨4跌)。而目前各国经济仍未复苏,大宗商品将成为金融投机的选择,未来国际油价仍将看涨,并在高位震荡,这也就意味着,国内油价上调的几率要高于下调几率,整体价格会不断升高,国内也将告别低油价时代。
就此,一些市场分析人士也给出建议,政府必须要加大对弱势群体的补贴,此外在目前国内普遍收入较低而高油价的背景下,也可以从税费方面入手,如:将消费税从价内税改为价外税并适当减少税额,避免油价里的重复征税,并且适当减少税收在油价的占比,将油价降至消费者可接受的水平。
此前有机构分析,目前国际油价呈下行趋势,“两会”后可能会是新定价机制出台的好时机,但也有分析人士认为,政府可能还要等相关配套措施完善后才会推出新机制。
4.连良桂:小微企业壮大是百姓增收关键
“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明确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同时提出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全国政协委员、天津滨海浙商投资集团董事长连良桂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说,支持中小及小微企业发展壮大是促进就业,增加百姓收入的关键所在。
通过认真的调研分析,连良桂委员认为,中小及小微企业在促进就业,增加百姓收入,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和谐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中小及小微企业面临的生存发展环境不容乐观,诸如行政审批设限,税收征管过头,社会支持氛围不够等困境重重,制约了中小及小微企业的发展。
发展好中小企业,最缺的就是一批企业家队伍,要为企业家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环境。现在有几千,甚至近万人报考一个公务员岗位,这是社会的悲哀。如果有上万个大学生竞争一个民营企业家的岗位,竞争一个小微企业经理人的岗位,我们的中小民营企业就有希望了。政府要研究出台政策,如职称待遇保障等,采取有效措施,鼓励部分大学生去民营企业或自己创业,培养和稳定一批中小型企业家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