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福建省林业厅获悉,该省的速生丰产林面积已达800多万亩。
由于福建省各地在自然、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各地发展速生丰产林的速度也不同,致使速生丰产林用材林在地域上分布不均。闽西北占82.5%,闽南占8.9%;其他地区占8.6%。近年来,随着造纸、人造板等林产工业的发展,对以短轮伐期的工业原料为主的速生丰产用材林的区域布局有了较大变化,如充分利用闽南的区位优势和自然条件加快发展桉树、相思树等,已取得显著成效。
福建省早期营造的速生丰产用材林主要以杉木、马尾松为主,树种较为单一。目前,福建省速丰林基地中杉木占53.3%,马尾松占35.8%,国外松占2.7%,桉树、相思树占3.5%,其它树种占4.8%。
福建省林业厅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办公室主任林星华说,由此可见,福建省速生丰产用材林树种结构不尽合理。中幼龄林占绝大部分,可采伐利用的仅占9.6%,急需合理调整和优化树种、林龄结构。
随着营造林技术规程的不断完善,速生丰产林用材林培育从总体布局、规划设计、选种育苗、整地、栽植、抚育、施肥、环保、信息等各个环节均有了成熟的技术作保障,加上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组织机构完善,速生丰产用材林建设在人、财、物等方面得到了优先安排和重点扶持,因此现有速生丰产林用材林的生长状况都好于同期其它类型的人工林。
林星华说,福建省速生丰产用材林培育技术和管理水平从总体上看有了很大的提高。主要体现在战略布局渐趋科学树种配置逐步合理、造林技术日益成熟,已初步形成了完整的适合福建省林业实际情况的技术保障体系。
在速生丰产用材林的经营上福建闯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模式,由单一的组织形式向多元化的组织形式转变。一是国有林场、林业采育场为主的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在技术辐射和示范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二是以大中型林纸、林板、林化企业为龙头的企业建基地,已成为林纸(板、化)结合的有效实现形式;三是县(市)营林投资公司以提供木材加工原料为主的基地建设,经营积极性高,发展势头强劲;四是个体私营经济成分、外资企业参与建设基地已成为后起之秀,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总之,当前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的经营模式呈现出多元化的新格局,给基地建设注入了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