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大山坐落在上思县与钦州、防城、东兴、宁明的交界处,呈东北-西南走向,从钦州市钦北区一直延伸到越南北部,长170公里,平均宽度30公里,是我国唯一既沿边又沿海的山脉。十万大山区域包括钦州市的钦北区、崇左市的宁明县和防城港市的防城区、东兴市及上思县。十万大山区域资源丰富,但区域内的经济开发由于交通不便、资源不均、掠夺无制而呈无序状态。为了合理使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研究十万大山区域经济的整体开发战略尤显重要。本文试图从实际出发,对十万大山区域经济开发对策进行初步研究。
从当前情况看,十万大山区域有蔗糖、松香、材林、香料、水果、蜂蜜、糯米等特色产品。但产品加工业落后,产品档次低,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弱,无法形成优势品牌。因此,要走科技创新道路,增加产品科技含量,从产品的内存质量到外在包装都必须精心打造,扩大产品市场份额和影响力。在发展大农业方面,要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按照区域比较优势原则,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选择和培育主导产品和优势产业,通过发展名特优水果、畜牧水产品等,形成十万大山特有的区域经济品牌。
整合资源,对区域内产业进行统一调整布局
一是加快发展制糖产业。十万大山区域制糖企业众多,但由于生产经营粗放,大多企业效益不高,因此,要逐步淘汰一些生产工艺落后、严重亏损的制糖企业,组建如同贵糖集团、南糖集团之类的制糖企业集团,在区域内建立统一的原料产销链,实现统一的原料收购价格,并集中力量解决污染问题。
二是发展制药业。十万大山中药材资源丰富,具备建立中药材生产基地条件。要重点抓好一两个技术力量雄厚的制药企业的发展,加大资金投入和科技投入;积极寻求与区内外知名企业、科研院所合作,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加快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各种剂型的中成药和保健药品系列,打响“十万大山”中成药品牌,开拓占领市场。
三是改造建材工业。重点是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支持现有水泥企业改造传统生产工艺,通过改造提高产品质量。同时引导企业努力挖掘现有资源,积极调整产品结构,促进新型建材的开发和利用,促使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四是抓好现代农业示范片的建设。现代农业示范片,要办出特色、办出成效,带富一方百姓。要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品的产业,发展一批水果乡、冬菜乡、养殖村等。五是加快发展畜牧业。十万大山区域发展奶牛业具有较好条件,必须抢抓各级政府支持发展水奶牛机遇,以广西皇氏生物工程乳业有限公司上思龙楼奶牛饲养基地为龙头,带动区域奶牛业发展。
六是抓好香料生产。十万大山区域是广西香料重要产地之一,八角、玉桂产量占广西总产量20%以上,其中防城区是我国八角之乡,并且建有一定规模的香料生产企业,因此,要扩大八角、玉桂的种植面积,改造低产林,推广优良品种,壮大香料原料基地规模。同时,要大力发展香料加工业,集中力量开展新产品的研制开发,做大做强香料产业。
坚持科学发展观,开发与保护并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按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推进区域经济开发。“五个统筹”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强有力的体制保障,也为十万大山地区加快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因此,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要抓住机遇、发挥优势,统筹兼顾、整体推进,协调发展。要把解决人口、资源和环境等问题结合起来,坚决摒弃以牺牲环境、破坏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要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努力使人口发展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决不能只顾眼前、贻误长远。要牢固树立生态优先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把发展经济与加强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在全面、合理、有效利用资源的同时,努力实现资源的保护、增值和可持续利用,推进十万大山区域经济开发健康、有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