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对于我市外向型工业园区建设来说,是开发建设成效年,是招商引资丰收年。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发展的意见》精神,全力推进产业项目建设进程在这里得到体现。一个个招商引资项目落户园区,一个个项目开工建设,标志着外向型工业园区基础设施进入了新一轮的开发建设高潮,工业聚集效应在形成。
市委书记任燮康在去年末召开的2004年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画龙点睛评价市委、市政府实施八个重大经济决策铸造梧州经济’2004辉煌时,恰如其分地肯定了第六个重大经济决策所取得的成就。这就是:举全市之力,加快了外向型工业园区的建设。园区的体制在改革,机制在创新,领导力量得到进一步加强,“一园区多基地”的机制和全市上下服务工业园区的氛围在形成,入园项目增多,园区建设速度加快。
走进市外向型工业园区,只见昔日的荒山野岭,如今矗立起一座座现代化气派的厂房,一个个入园发展的工业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至此,市外向型工业园区已完成征地3060亩,其中2200亩基本完成“五通一平” 基础设施建设,引进了20个工业项目,合同投资额为30亿元。
把工业园区建设为梧州经济“特区”
自治区对梧州的工业振兴寄予厚望,把梧州市外向型工业园区列为广西41个保留的工业园区,并把其列入自治区2004年重点项目来开发建设。对此,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抓谋划,审时度势抓发展,要把工业园区作为梧州大开放、大招商、大发展的最主要载体和主要的经济增长点来开发建设,作为梧州工业做大做强的源动力来推进。
市委、市政府发出了加速发展工业园区的“第一信号” ,尽快让园区经济为梧州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发挥出积极作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市外向型工业园区发展的决定》,第一次提出要把园区作为梧州经济“特区”来建设;制订了《梧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梧州市外向型工业园区征地拆迁补偿办法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吸引外来投资促进经济发展的岗位责任制(试行)》等文件,以相关优惠政策支持工业园区建设。如入园企业的市级行政性事业收费只按标准的0~10%收取、对入园企业视不同情况给免交市区过桥(路)费、入园企业都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民族自治区域及沿海开放城市的税收优惠政策等,并召开了一系列加快工业发展的专题会议,为完善工业园区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快园区建设的进程提供了政策保障和强大动力。
市委书记任燮康、市长钟想廷时时关注着园区的规划、建设、资金筹措、项目引进、软环境改善方方面面的情况,在园区调研、现场办公、多种会议上反复强调,要举全市之力支持园区的建设和发展,把这个经济“特区”办成梧州对外开放、吸引外资、促进梧州经济发展的重要窗口,在工业振兴中起到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工业园区成立以来,市委、市政府想方设法筹措资金支持园区加快建设,争取到自治区专款2000万元,并以财政名义向国家开发银行贷款8000万元投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另外还拨划了900万元资金用于园区的启动工作。市本级财政还将安排资金加大对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市委、市政府还最大限度地给予创新园区运行机制、完善管理体制的相关权力,在人、财、物各方面给予全力支持,让许多建设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迎刃而解,进一步降低开发成本,开发新基地,合理布局相关产业等许多建设性意见在开发建设中得到有效实施。
全市上下努力支持园区建设和发展
各级各部门和有关城区,以实际行动认真贯彻执行市委、市政府加快工业园区发展的有关决策和部署,从自身职能出发,积极主动为园区的建设承担了大量的工作任务,设身处地帮助园区解决了许许多多实际的问题和困难。
市委组织部门积极为园区配好班子选好人才,调整配备园区管委会领导班子成员,充实工作人员。目前市委、市政府任命或抽调来的领导已正式就任,市委组织部抽调的干部也陆续到位,到位的班子成员和工作人员明确了具体的工作分工,园区开发建设有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商务、招商、国土、公安、财政等市直部门(单位)和海关、税务、工商、商检等中直部门(单位),开始介入收集各种收费标准,整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税收清单的工作。
市财政局筹建园区独立财政正在密锣紧鼓中进行,正式成立的市外向型工业园区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目前正在财政局的帮助下建立相关职能,将为园区下一步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市场化运作创造一个新的操作平台。
在做好旺甫工业基地规划修编的同时,抓紧对塘源工业基地和龙圩工业基地进行重新规划,市规划设计院对塘源工业企业用地进行调查,现正在进行重新规划和设计当中。
制约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瓶颈,如园区旺甫基地的600多亩配套服务区用地开发问题,目前已达成通过农行贷款给市土地局土地储备中心,由市土地储备中心投入资金进行土地平整后再挂牌出让招商开发。
市发改委和重大办对园区旺甫基地首期基础设施建设分四块进行项目包装,编写可研报告,正在争取银行贷款。同时,就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筹措问题,已多次与市交通银行联系,探讨解决贷款的渠道和办法。
目前,市政、民政、建规、财政、电信、电力、林业、交通等部门及时为园区做好供水、供电、通讯和亮化、美化工作,使园区基础设施和软环境建设逐步完善,为园区起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集主要力量抓招商引资和园区建设
园区的开发建设,坚持了以工业为主,在土地利用规划上,把工业项目的用地摆上了编制规划的首位;在工作着眼点上,坚持把引进工业项目和做好相关配套服务作为园区工作的重点;在工业布局和区域发展的导向上,将优惠政策向入园的工业项目倾斜。旺甫基地19.2平方公里规划进行修编后,确立了重点做大做强食品、林化林产、制药、日化、电子、特种纸业等产业,并在不断完善相应功能上下工夫,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尽快实现开发一片,建成一片。目前引进的20个项目都是工业项目。广西奥奇丽工业园、日本荒川松香深加工、香港颂谦集团特种纸等一批工业项目已开工建设。梧州中恒制药项目建设已按计划推进,综合液体、固体主力车间人工挖孔桩基础已完成。据统计,2004年园区已投产的两个企业工业总产值约3000万元,园区开始产生税收。
坚持以上大项目为主,这是工业园区增强园区竞争力的强措施。在进一步加快园区建设步伐,加大项目引进力度的同时,大项目进入园区成为园区建设招商的战略性选择。在目前已签约项目20个,合同投资总额达30亿元,其中超亿元以上的奥奇丽工业园、中恒新药产业项目、日本荒川松香深加工、香港颂谦特种纸产业项目、颂谦服装生产加工城项目、22万伏变电站项目、10万吨啤酒和香港津伟休闲洁具、压克力有机玻璃、液晶电视投影屏等8个项目,将形成骨干企业支撑整个工业园区工业发展的新格局。
大胆吸引市外资金和利用外资抓好园区招商,“筑巢引凤”与“引凤筑巢”相结合,是园区建设发展的一大法宝。全市上下以园区为招商载体,创新招商方式,拓展引资空间。市委、市政府组织相关部门赴广东等地广开招商门路,务实引资。市党政领导加强与外商的沟通,积极宣传梧州,亲自洽谈项目,市外向型工业园区及有关部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以商引商”的方式全面开展招商,在强化招商中,主动出击盯住重点项目,使入工业园区上项目、办企业,很快成为了大批民间资本投向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