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世纪以来,全世界的酸雨污染范围日益扩大。原只发生在北美和欧洲工业发达国家的酸雨,逐渐向一些发展中国家扩展,如印度、东南亚、中国等。同时酸雨的酸度也在逐渐增加。据欧洲大气化学监测网近20年连续监测的结果表明,欧洲雨水的酸度增加了10%,瑞典、丹麦、波兰、德国、加拿大等国的酸雨pH多为4.0-4.5,美国已有15个州的酸雨pH在4.8以下。
我国是一个燃煤大国,由于对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硫的治理尚处于起步阶段,致使一些地区酸雨污染日趋严重。华中、西南和华南地区已成为堪与北美酸雨区、欧洲酸雨区并列的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据统计,我国降水年均pH低于5.6的城市有44个,占统计城市数的 47.8%;75%的南方城市降水年均pH低于5.6。其中,酸雨尤为严重的有重庆、贵阳等地,降水pH在4.3左右,对当地的森林、植物等产生很大危害。据报道重庆南山1800公顷马尾松林,因酸雨死亡了46%。这些地区和城市已被列人国家重点酸雨控制区域。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人为排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