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树木,近万亩的桂林临桂山口林场终于郁郁葱葱。然而,伴随着林场旁边的木材加工市场的“蓬勃发展”,盗伐现象日益猖獗———
桂林山水甲天下,可就在这山清水秀的地方,有人竟打起了在世行款种植的绿树身上发财的主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临桂县两江镇山口村,林场树木大量被非法砍伐。
一道奇怪的“风景线”
在山口村村口,记者看到了一道奇怪的“风景线”:许多农民拉着板车在路边走,板车上均载满了大小不等的木头。记者询问其中一个拉板车的农民,是从哪里拉来的木头?当他看到记者车上的采访牌子后,显得很谨慎,说都是自己家的树,随便砍点来用,然后就匆匆离去。记者想再找人采访,但几乎所有拉车的人都极力避开。
随后,记者终于找到了一个愿意“开口”的村民。他说,这些人拉的木头都是从旁边山口林场里砍的。当记者询问他是否知道国有林场里的树不能随便砍时,他说,当初这些树木都是村里人种的,如今林场那些人想把木头卖给别人,村里人当然要先上山去砍树。
在路上,记者又遇到一位姓梁的老者,他告诉记者,要想知道真实情况,他可以引见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原山口林场的场长。
林场原是世行贷款项目
在林场附近的一间房屋里,记者见到了山口林场原场长莫振宗。
据他介绍,这里原来有个老林场,是山口村和两江公社合办,约有几百亩杉树,但后来一直没人管理,只留下一些杉树的再生苗。1992年后,由县政府牵头,利用世行贷款约80万元将山口林场重新搞了起来。第一年由两江镇政府、山口村委、村民小组三级联办,共造林5000亩;第二年造林4700亩,由山口村委、村民小组二级联办。
当时协议的还贷方式是以木还贷,一亩林地算2立方米次材、1立方米规格材。但后来因为树木长势不好,便采取割松脂、卖松香得钱,然后按一亩80元的货币方式来还贷。由于当时世行的贷款是不包括护林员工资的,所以1995、1996两年里林场向两江信用社借款3万元用以支付工资,此后一直也无力偿还。1998年莫振宗当上场长,当时按照复利的计算每亩地的还款额已经由80元升到100多元,但当时林场还是没能产生效益,于是他又向两江农行借了12万元,支付林场员工工资和各种费用。前两年,终于熬到林场树木长成材,开始产生效益。谁知盗伐现象也随之出现并日趋严重,护林员根本无力阻挡。去年春节严重时,“一天就有几百人上山盗伐”。
对于村民所说的,树是村民自己种的当然可以砍的说法,莫场长表示:当初按约定,三级联办的出效益后65%归村民小组,15%归林场,10%归村委,还有10%留作村委基金,但前提是必须在还完世行贷款后才开始利润分成。现在的情况是贷款才刚开始还,保守估计已经有近千亩林木被盗伐,直接经济损失上百万元。如果乱砍滥伐现象不能得到有效制止,还世行的贷款肯定会成问题。
打击报复成风护林员寒心离职
发生在山口林场的盗伐现象也曾引起了当地政府的注意,林业公安多次出动,抓捕了一些盗伐者。但令人遗憾的是,盗伐行为不但没有收敛,反而更加嚣张。一些人还放出风声,扬言谁出头就炸死谁全家,护林人员也受到暗中威胁、袭击,被打砸房屋。2004年2月,一些不法之徒利用护林员外出巡山之机,砸烂护林棚的门锁,将炊具及缴获的木头全数劫走。
不但如此,举报人员也难以幸免。一农用车司机因为举报盗伐现象,最后其车轮被全部刺穿割烂,生命也受到威胁。莫场长自己的情况就更严重了。他已经接过多个威胁电话,去年他种的30多棵果树也被人一夜之间全部“斩草除根”。最严重的一次,附近竹塔村21个村民一起堵在他家门口,不让他出门。
这种情况让护林人员寒心不已。2004年3月,有3人正式退职;5月,又有5人正式提出了辞职请求,只有11人的护林队遭到重创。
“繁荣”的木材加工市场
在到林场后的第二天,记者来到位于两江镇通往茶洞的路边的木材加工市场,发现这个加工市场在公路两边绵延两三百米,至少有几十家,大量木头堆积在路边,伴随着车辆、木材加工机器的隆隆声,生意十分火爆。
记者随意走进一家,与老板攀谈起来。这里收购木材主要是按立方米来算,例如1立方米直径大于8厘米的杉木和湿地松价钱是500元,小的则是300元1立方米,杂木就更便宜。
那如何区别木材是否是盗伐的呢?这位老板表示,一般上山砍伐都需要办砍伐证,再通过砍伐证办理相应的运输证,有了运输证就是合法木材。记者紧接着问,那会不会是农民偷伐林场的树呢?他回答也有这个可能,“但我们总不可能不要吧,我们不要别人也会要的。”他指着前面堆放的一堆木头告诉记者,因为农民是零散地送来,他积累了一年才有了这么多。
一位知情人透露,这个木材加工市场建于上世纪90年代,前些年还只有10来家,这两年一下猛增至40多家,而整个两江镇则有100家左右。
有关部门:木材加工市场是主要诱因
记者来到路口的临桂县金盆土木材检查站,站长表示,从这里经过的木材基本上都是有运输证的,无证的都是想办法绕道避开检查站,所以他们常常上路去稽查。
记者又来到临桂县林业局,一位负责人说,林场的设立有一定历史背景,当时政府提出“两年消灭荒山。五年绿化临桂”,群众积极性也比较高,所以才引进世行贷款搞了林场,实际上效果也非常好。从1991年到1994年间,县里种植了林地12万亩,下去到处走都能看到树林。
但他同时也告诉记者,山口林场盗伐情况确实很严重。他认为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附近有个两江木材加工市场,木材很容易就能卖出去。他同时还否定了是因为护林人员数量不够的说法,因为林场护林人员的设置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来定,有的林场由于周边没人居住甚至连一个护林员也不需要,像山口林场这样木材加工市场就在旁边,恐怕再多护林员也不够。
记者又电话采访了桂林市林业局林政科一位负责人,他表示《森林法》中并没有对林区内不准设立木材加工厂作明确规定。因为从广义上来说,南方基本都属于林区。但有关部门在审批时应该避免批准在林区周围设立木材加工厂。
对于山口林场的盗伐情况,他表示会尽快派人下去调查。
■编者后记
编辑是从桂林市永福县林业局一名职工的来信中,看到的这篇报道。在信中,这名林业工作者痛心地提到,当地的情况远远甚于临桂山口林场,永福县利用世行贷款3000多万元种植的12万亩湿地松现已被盗伐4万多亩。
同时,文章作者桂林晚报记者吴林峰电话联系了桂林市林业局林政科。该科室负责人说已经开始调查此事,并拘捕了一些人,还开会决定把治理山口林场作为4月到6月的专项行动。同时,吴林峰还从桂林市临桂县林业局了解到,山口林场意见是成立一支灵活的稽查队,想把林场分割给周边的几个自然村来管理,但他们也意识到这些都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只要林场附近木材加工市场还在,问题就难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