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通过社区促进中国广西热带地区非木材林产品的可持续发展”项目在广西林科院正式启动。这是广西首次承担国际热带木材组织项目,标志着广西和国际组织合作发展热带林业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该项目总投资470万元人民币,ITTO无偿援助237万元人民币,项目期限为3年,执行机构为广西区林科院。
项目以十万大山为中心,主要在防城港、崇左、钦州等热带区域实施。将建立八角、肉桂和松脂三个非木材林产品的可持续生产经营示范基地各500亩,举办八角、肉桂和松脂非木材林产品经营管理技术与市场营销培训班,建立三个当地社区群众为主体参与的农民田间学校,建立促进广西非木材林产品可持续发展的信息网络。
广西热带地区森林资源中非木质林产品植物资源丰富。如松脂、栲胶原料、油料原料、香料原料、干果、竹子、林下中草药等,其中八角、玉桂、松脂是最大宗的非木材林产品,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的85%、60%和40%以上。
广西热带地区盛产的八角、肉桂、松香等非木材林产品是当地社区居民赖以生存的最主要产品。群众有生产天然香料、松脂等非木质林产品的生产习惯,在国家实行天然林禁伐后,村民、社区建设对非木质林产品的依赖程度进一步加大。
通过项目的实施促进广西热带林区非木材林产品发展,增加热带地区林农的收入,减少天然林的压力,从而为热带林区经济和热带林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对广西林业生态和林业产业两大体系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当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过程中,甚至还可以辐射至广为热带地区的东南亚各国,将为我国乃至广大东南亚地区的热带林区经济和热带林业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项目的实施,对推动广西八角、肉桂、松脂等非木材林产品生产有积极作用,经济效益显著。如对八角,按过去沿用的经营方式,15年树龄八角鲜果产量为2250公斤/公顷。示范基地内采用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综合措施,实行科学经营方式,15年树龄八角鲜果产量为3375公斤/公顷以上,增产率50%。33.3公顷示范基地八角鲜果增产37.5吨,按2000年八角鲜果平均价格0.8万元/吨计,产值增加30万元。如果将科学经营方式推广到全区,八角产量新增1.1万吨(干果),新增产值3.08亿元。
项目实施每年可为当地社区林农增收2.49亿元,相当于常年雇佣当地社区林农2.73万个。项目区有八角林5.49万公顷,需要施肥、除草、抚育及管护,常年为当地社区提供约1.65万个就业机会,每年可为当地社区林农增收1.5亿元以上。同时,八角果采收也可为当地社区提供约6300个季节工,年增收1200万元以上。项目区有肉桂林1.17万公顷,需要施肥、除草、抚育及管护,常年为当地社区提供约2200个就业机会,每年可为当地社区林农增收2000万元以上。同时,桂皮采收及枝叶采集也可为当地社区提供约2000个季节工,年增收300万元以上。项目区有松树林22.79万公顷,松树林采脂可为当地社区提供约2.14亿个季节工,全年为当地社区林农增收6420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