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广东省广州有500多万亩森林,成为围绕广州城的一个巨大的氧吧和绿色屏障。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曾大量引进的外来树种的老化现象日益严重。目前林业等部门正重新使用大叶紫薇、细叶榕等上百种乡土树种帮助现有森林造血。
记者了解到,10多年前,包括广州在内的珠三角城市荒山较多,全省开始普遍引进一些绿化效果较好、生长较快的外来树种,当时这些外来树种的引进对于荒山复绿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树木多年的生长,这些外来树种开始衰老。记者在从化、天河等地的一些山林采访时发现,多年前在荒山上由于地质和环境的限制,普遍引进栽种外来树种,如桉树、马尾松等等,现经进入暮年,有些甚至已经死亡。
有关专家告诉记者,这些外来树种对于改造当时荒山的绿化条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它们的寿命一般只有8~10年,目前,造氧量也大不如从前,而乡土树种将是很好的造血剂。据了解,目前林业部门正通过在原有树林中套种高山榕、木棉、蒲桃等乡土树种,慢慢对这些森林逐步进行改造。广州市绿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之所以现在要栽种乡土树种,是因为这些乡土树种生长周期更长,造氧量大,另外,乡土树病虫害少,可以让整个森林的生态环境更加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