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发展如何应对人民币升值(上)

商务部
2007-01-15
阅读次数:4054
阅读字体 【

    自2005年7月我国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改革以来,人民币兑美元累计升值已经接近5%。人民币升值将是一个长期趋势。这对我国外经贸发展既是新的挑战,也是新的机遇。我们认为,人民币适度升值从长远看有利于外经贸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一、分析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外经贸影响的思路

    (一)汇率问题为什么成了一个热点问题

    为什么近年来人民币有着如此巨大的升值压力和预期?从外部环境看,因为全球经济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失衡,美元流动性过度增长,中美贸易差额不断扩大,使得人民币成为投机炒作的对象。从自身背景看,因为我国外贸出口和外资流入长期持续扩张,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均出现了较大顺差,人民币所代表的商品和资产物美价廉。

    外贸出口和外资流入的持续扩张以及双顺差的出现,对于拉动国民经济较快增长具有重大意义。但是,必须承认我国外贸出口和利用外资增长中存在着能源和资源消耗高、污染高、附加值低,停留在国际产业链条低端,主要依靠低价位竞争,贸易条件恶化等问题。同时,资源和要素过度地向出口产业集中,国民经济增长过于依赖外需。而内需,尤其是消费增长却相对缓慢。这些问题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国用于出口生产的要素,包括能源、资源、劳动力和公共投入品的价格、环境污染的代价等等被低估。

    人民币长期盯住美元,减少了汇率风险,增强了我国出口的竞争力和对外资的吸引力。但是,由于贸易和资本顺差越来越庞大,中央银行不得不持续大量地投放人民币吸纳流入的外汇,对货币流通量的调控能力大打折扣。低效益重复建设造成生产能力过剩,生产能力过剩又迫使企业竞相以低价位向国际市场寻求出路。这不能不是近年来我国外贸经营秩序混乱,与贸易伙伴的摩擦迅速增多的原因之一。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和适度升值,正是应对这一形势而进行的调整。

    如果不进行这样的调整,从长期看,一是会强化要素价格的扭曲,影响我国对外贸易向集约型增长升级;二是使得我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进一步失衡,国民福利流失;三是中央银行对资金流动性的调控能力将不断减弱;四是热钱必然会以各种形式流入,在我国房市、股市等领域兴风作浪,投机获利。可以说,人民币汇率被低估,不仅授人以柄,引起越来越多的贸易保护主义威胁,而且也影响着我国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二)怎样认识汇率杠杆的意义与作用

    根据一般经验,本币升值,会抑制外贸出口和外资流入。许多人因此担心人民币升值会对我国进出口、利用外资和对外经济合作增长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在研究这个问题时,我们的着眼点不能仅仅局限在当前外经贸增长规模和速度上,还应当分析人民币升值对于外经贸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影响,看它是否有利于解决过去增长中存在的一系列失衡问题,是否有利于抑制“两高一低”产品的过量出口,是否有利于实现外需与内需大体同步增长,是否有利于缓解国际收支失衡和投机外汇涌入的压力。

    当前,经济全球化正在进一步发展,主要经济体的相互依存不断加深。我国已经成为一个贸易大国。人民币汇率作为我国对外经济贸易活动常用的交换媒介和计价单位的价格,可以说是价格的价格,是决定要素配置,引领市场走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杠杆和变量。如果这个价格长期失真,就可能引起一连串要素价格的失真,造成包括对外经济贸易关系在内的主要经济关系的失衡。过去,在我国开放领域还不那么广,市场机制作用程度还不那么深的情况下,汇率的作用可能不那么显著和重要。然而在今天,汇率的作用、汇率的客观性和均衡性却再也不应当被忽视。

    怎样才能发挥汇率作为价格杠杆的作用?怎样保证人民币中长期汇率的客观和均衡性?办法之一就是允许它以市场供求为基础,通过一定程度的上下浮动,对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出现的某些失衡进行调整。深入研究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外经贸发展的影响,对于正确运用汇率杠杆,解决或缓解内外部失衡压力,同时保持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近中期汇率基本走势和人民币的适度升值

    (一)影响人民币近中期走势的主要因素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支持人民币升值或升值预期的因素主要有:

    1、我国劳动生产率的相对较快提高

    根据Balassa-Samuelson效应,在一个开放经济体的发展过程中,技术进步首先发生在贸易品部门,其劳动生产率的较快增长会促进这些部门工资水平的提高,并进一步带动非贸易品部门工资的相应提高。由于贸易品部门的价格通常是由国际市场决定,上涨速度比非贸易品部门要慢,于是就会推动实际汇率升值,对于通货膨胀率相对稳定的国家来说,实际汇率升值的直接表现就是名义汇率上浮。1995年-2004年,我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平均每年增长15.9%,远远高于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必然会给人民币带来持续升值压力。

    2、国际收支双顺差和外汇储备高速增长

    汇率走势的最直接决定力量来自外汇供求。1994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始终保持双顺差的状态,2005年贸易顺差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2006年1-9月顺差接近1100亿美元。大量外汇流入我国增加了对人民币的需求。根据供需理论,人民币必然存在升值要求。

    3、出口生产要素稀缺程度的变化

    近年来,随着沿海外向型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出口生产所需要素中的土地、资源、环境的稀缺程度在提高,熟练工人以及实现出口升级和承接服务外包所需要的高技能从业人员相对稀缺程度也在提高。这些基础性要素都是推动人民币升值的。

    4、以美日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的政治压力

    2001年以来,在美元向下调整压力越来越大,而日、欧经济复苏乏力的情况下,日本、美国和欧盟的一些经济领导人相继提出了人民币升值的要求。目前西方国家经济仍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一些政、经界有影响的人物必然拿人民币汇率大做文章。这种状况短期内不容易改变。

    5、海外投机资本的大举涌入

    由于美元发行不受约束,以及前些年美元、日元采取低利率甚至零利率政策,致使全球基础货币供给相对过剩。在中国出现巨额双顺差和国际社会对人民币升值不断施压的形势下,大量海外投机资本必然想方设法进入中国,赌人民币升值。2004年以来,我国外汇储备迅速增长,扣除贸易顺差和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等因素外,还有相当大数量来源并不明确。它们无疑增加了人民币升值压力。

    与此同时,不能排除人民币阶段性贬值的风险。

    我国经济发展仍有不少薄弱环节。例如,能源、原材料短缺等正在成为长期增长的瓶颈;就业和社会保障不健全影响着社会稳定和内需的扩大;金融体制改革已经进入攻坚阶段,如何处理大量的呆坏账、提高金融主体的法人治理能力等,也是非常重要和急迫的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不好都会影响市场对中国经济的预期,当然也会对人民币的走势产生负面影响。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金融体系还不健全,资本流动性差,金融领域的任何风吹草动,往往容易造成货币市场出现过度反应。墨西哥金融危机和亚洲金融危机就是前车之鉴。

    (二)人民币的适度升值

    人民币汇率存在一定低估,这一点已成为许多人的共识。但是对人民币被低估的程度则众说纷纭。国内外学者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和样本对人民币均衡汇率进行了估算,认为人民币被低估的幅度从5%到30%不等。由于对人民币均衡汇率决定模式很难有一致意见,再加上实际数据限制,精确地估算人民币汇率被低估的幅度非常困难。

    其实,对于经济的稳定发展来说,了解汇率基本走势以及汇率水平能否在一个可控状态下波动,比单纯确定汇率失衡程度更为重要。假定人民币低估15%,无论客观和主观上,都不可能允许汇率一夜之间就完成这么大的调整。美元在2000年以前就被认为高估10%-40%,可它的调整直至今天还没有完成。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人民币汇率今后的确面临较大的升值压力,升值将是其基调。但汇率走势将是渐进的,并且升值幅度将保持在不偏离央行控制范围之内,不至于影响国民经济整体发展。也就是说,人民币汇率在近中期将保持适度升值态势。所谓适度升值,是指人民币沿着市场供求指向和均衡汇率方向,在可控、渐进和不出现大幅波动前提下,持续向上调整。自2005年7月至今,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5%,既反映了市场走向,又保证了经济平稳运行。这样一个渐进的、平衡了各方利益的升值幅度,就是适度升值。按照这个进度,到2007年底以前,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有可能达到9%-10%。

    我国目前实行的资本项目管制、外汇冲销和行政指导措施,为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的可控性提供了保证。首先,现在我国对短期国际资本流动仍然严格限制,决定了海外投机资本进入我国并不容易,这对于我国汇率波动来说是第一把安全锁。其次,央行的冲销政策仍然有一定的空间。第三,中央及各级政府掌握了很大份额的经济资源,便于央行必要时对金融和投资机构进行“窗口指导”。这些措施都有助于在一定时期内将人民币汇率稳定一个适当的水平上。

    三、人民币适度升值对我国商品进出口的影响

    (一)汇率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和作用

    作为一种货币相对于另一种货币的价格,汇率的改变将直接传导给进出口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从而影响到进出口数量。但是,由于决定一个国家进出口数量的因素很多,比如主要贸易对象的经济前景、市场供需、金融、物价情况,本国政府有关贸易和投资政策(退税、利率、配额和许可证管理等)的调整,再加上存在着供给与需求弹性、汇率变动的时滞、不完全竞争、进入和退出市场的成本等等,因此汇率变动对进出口的影响并不是一对一的关系。

    从国际经验和我国的实践看,汇率更主要或更适宜于对进出口增长产生中长期作用。如果汇率频繁波动,进出口商难以控制风险,无论进口和出口都无法顺利进行。

    近10多年来,人民币保持了基本稳定,为我国进出口持续、平稳增长提供了保证。人民币汇率在1994年(名义)和1998(实际)有过两次较大的变动。前一次对出口增长产生了有力推动作用,后一次产生了较大的抑制作用。但是,在其他时段,在汇率变化较小情况下,包括2005年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值近5%情况下,汇率对进出口的短期影响并不明显。
 (二)人民币此轮升值对进出口的影响

    从海关统计看,人民币升值14个月来,我国商品进出口并没有出现大的波动。与上年同期相比,出口额较为稳定;进口额在人民币升值后增速略有提高。这在更大程度上是由国内投资需求旺盛,进口资源性产品价格升高造成的。由此可见,人民币目前这样一种小幅升值对出口影响不甚明显,对进口的刺激作用也比较有限。

    据出口企业普遍反映,他们在签订合同时客户一般都能接受把一定升值因素考虑进去。他们更为关心的还是市场走势和出口退税等方面的变化。而进口企业则感到小幅升值对进口并无多大刺激,远远不抵一些进口商品涨价造成的影响。

    近期内,人民币以每年3%左右幅度升值,对我国商品进出口增长总体上应当没有显著影响。首先,近期内需和外需都在强劲增长,其影响远远大于汇率的变化;其次,加工贸易在我国进出口中占一半比重,这部分进出口基本不受汇率变化影响;第三,企业和市场对人民币升值已有一定的心理预期和消化能力,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升值导致的成本上升;第四,中国具有的综合竞争力优势使得主要加工出口产业近期内难以被别人替代,在出口产品定价上拥有一定的话语权。

    (三)人民币适度升值对进出口的中长期影响

    如果人民币小幅升值持续下去,累积的升值率会越来越大。对此,每个进出口企业都表示关心。

    国内一些学者曾经运用几种数学模型研究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得出的数据不尽相同。但基本上都认为,在升值和贬值幅度较小(5%以下)时,由于存在供求弹性和其他一些因素,汇率对进出口的影响相对比较小。但是在升值或贬值幅度较大时,影响就会相应增大。

    人民币适度升值对进出口的影响将表现在以下方面:

    1、一定程度上抑制出口过快增长,刺激进口增长

    根据以往汇率变动(包括亚洲金融危机时)的经验,考虑到供给和需求弹性、加工贸易、生产率提高和管理改善、不完全竞争和市场扩张等等因素的作用,估计人民币每升值10个百分点,出口增长速度受其影响大体上应放慢3-4个百分点,进口增长速度大体上应加快3-4个百分点。

    我国出口增长长期快于进口增长。就近一、两年国内外市场形势看,我国出口增长速度放慢一些,进口增长加快一些,总体上有利于缓解经济内外部失衡风险和与贸易伙伴之间的摩擦,同时也不会对国民经济增长造成较大负面影响。

    2、强化加工贸易增长快于一般贸易增长的趋势

    由于加工贸易产品的相对较大部分原材料来自进口,当人民币升值时,进口中间产品的价格折合人民币将下降,从而会降低加工出口产品的成本。从中长期影响考虑,在其他政策不变的情况下,人民币适度升值将刺激更多的出口企业转向通过加工贸易扩大出口。因此,会使得加工贸易增长继续快于一般贸易增长。

    我国加工贸易正面临着产业升级和区域转移的双重任务。在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加工贸易十分发达,很多地区几乎到了无地发展的饱和状态,需要通过产业和技术升级,提高加工贸易的档次和增值率;而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发展则相对滞后,需要扩大加工贸易规模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人民币的适度升值,总体上将呼应和推动加工贸易的升级和区域转移。

    3、对资源性、低附加值商品出口的抑制大于对高附加值商品出口的抑制

    人民币适度升值相当于提升了与出口有关的要素价格,对于主要依赖大量的资源等要素投入和低成本竞争,附加价值较低的出口商品,将起到比对于高附加值出口商品更大的抑制作用。同时,它又相当于降低了进口要素价格,对于我国更多的利用国外资源是一定程度上的鼓励。所以,人民币适度升值总体上将有利于进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

    (四)人民币升值通过进出口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

    1、伴随人民币升值而来的商品结构变化将影响中西部地区的利益

    资源性商品、一部分大宗农产品和低附加值制成品出口增长的放慢甚至下降,对中西部资源依赖程度较高、农业比重较大地方的经济发展,对一部分以农业为主的农民的收入、对低技能劳动者的就业可能会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

    2、运营周期较长的大型机电产品、成套设备出口面临一定困难

    有的大型成套设备出口从签约到交付使用需要5-10年,付款时间可能更长。如果人民币长期保持升势,企业很难预测远期汇率水平。金融机构一般也只能提供短期的外汇对冲工具。所以企业承担的汇率风险很大。

    3、人民币如果升值过快过猛,将造成出口下滑,影响国民经济平稳增长

    如果人民币升值过快和幅度过大,那么它对进出口增长的影响可能就不那么温和了。一是将造成出口增长速度大幅回落或下降,那样不仅对资源性和低附加值商品,也会对整个出口加工产业发展以及就业产生较大打击;二是可能刺激一部分商品大量进口,冲击国内市场,甚至引起一定的通货紧缩。

    四、人民币适度升值对我国利用外资的影响

    (一)汇率变动与利用外资的关系

    关于汇率变动对一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较具代表性的理论有:(1)汇率变动会影响到出口企业对未来的预期。(2)汇率升值会增加外资进入成本,因而可能推迟外资进入时间。(3)汇率波动可能改变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这些理论基本都倾向于一国汇率的升值不利于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

    依据跨国公司投资理论,跨国公司的投资行为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垂直型投资,一种是水平型投资。垂直型投资是指跨国公司把其生产的各个不同环节放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以充分利用各国(地区)的资源禀赋优势。水平型投资是指跨国公司把其相近或相同的产品放在不同国家生产,以降低交易成本,规避投资国贸易限制。垂直型投资主要关注的是各个生产环节生产成本的最小化,而水平型投资主要关注的是投资对象国的市场前景。一国货币升值不利于吸引垂直型投资,因为投资回报率会下降;却有助于吸收水平型投资,因为随着货币升值,消费者购买力提高,市场将扩大。

    从我国的经验看,汇率贬值确实能够鼓励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长,但并不是增长的最根本推动因素。外商投资增长较快的年份(比如1984年和1992、1993年),并不是人民币出现较大幅度贬值的年份。汇率基本稳定(即使出现一定的升值,如1995年以后),则有利于实现利用外资的持续增长。

    (二)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了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通过实行一系列鼓励和优惠政策,大力吸引外商直接投资。1992年以后,外商投资来源、领域和地域都不断拓宽,大型跨国公司开始大规模进入,把大量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产业转到中国。1993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金额跃居世界第二位。这一阶段,外商在中国既有垂直型投资,也有水平型投资,但是以垂直型投资为主。

    2001加入了世贸组织后,我国按承诺开放了原先禁止或限制外商投资的电信、金融、保险、商业服务和城市基础设施等服务领域。全球有影响的跨国公司从长远战略利益考虑,开始把地区总部、研发中心和物流中心等设在中国,投资的技术先进程度提高,领域进一步扩大,并且更多地向中西部地区延伸。虽然垂直型投资仍居于首位,但是以开拓中国市场为目的水平型投资比重增大。

    2006年1-6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84.28亿美元,同比下降0.47%。从投资领域来看,农、林、牧、渔业吸收外资项目数和实际使用外资降幅较大。制造业虽然吸收外资项目数和实际金额也有所减少,但仍是外商投资的主要领域。与此同时,一些高新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继续增长,服务贸易领域实际使用外资增势明显。

    (三)人民币适度升值对我国利用外资的影响

    1、主要投资来源地的投资走向

    2005年,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前5大来源地分别为香港、英属维尔京群岛、日本、韩国和美国。其中,日本对中国投资增幅较大,实际投资额占全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比重由2002年的7.94%上升为2005年的10.82%。而美国则由2002年的第二位退居第五位,实际投资额占全国总额的比重由2002年的10.28%减少至2005年的5.07%。2006年1-6月,在人民币汇率小幅升值的情况下,来自维尔京群岛的实际投资额和项目数都有较大的涨幅,来自香港的直接投资增长平稳,而美国、日本、韩国的直接投资项目数和实际投资额都明显减少。由于维尔京群岛投资包括了很大一部分跨国公司的投资,也有一部分是来自规避台湾当局政策阻挠的台商。来自维尔京群岛投资的增加,有很大部分应当是从美、日、韩转移过来的。因此,大体上可以了解,人民币的升值将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来自美、日、韩的外商投资的观望,或者转向通过国际避税地到中国投资,而不一定减少投资。人民币升值对来自香港和台湾中小外商的投资受到的影响并不大。

    2、主要投资领域的发展前景

    长期以来,我国吸收的外商投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2005年8月以来,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有所下降。2006年1-3月,制造业新设立企业数和实际使用金额同比分别下降了13%及8.25%。2002-2005年,我国服务业外商投资在全部外资总额中的比重呈递减状态,由2002年的26.57%减少到2005年的19.36%,但人民币汇率升值以来,服务业的投资有所增加。2006年1-3月,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增幅为29.65%,在全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额中的比重上升到20.16%。

    3、外商投资项目规模的变化

    截止到2006年6月,我国实际利用外资项目的平均规模约为113万美元,远低于发达国家单个项目平均投资600万美元及发展中国家单个项目平均投资450万美元的水平。但2006年1-6月,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平均规模为143.9万美元,高于2005年的137万美元及2004年的138.9万美元。这说明人民币升值可能会淘汰一些中小型外商投资项目,但随着中国加入WTO过渡期的结束,各种投资限制进一步取消,法律法规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外资中规模较大、技术水平较先进、附加值较高的项目投资仍然会被吸引到中国来。

    4、外商投资区域的变化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吸收的外商投资绝大部分分布于东部沿海地区。2005年,我国东、中、西部实际利用外资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88.8%、8%及3.2%。2006年1-3月,此比重分别为90.7%、6.2%及3.1%。但是在一些中部省区,近几年外商直接投资增长已经开始快于全国的增长,这表明在人民币适度升值情况下,由于沿海地区加工成本升高,一部分加工贸易投资项目将逐步向交通方便,综合环境比较好的中部地区转移。

    总体上看,人民币升值意味着外商在中国投资的成本增加,我劳动力价格低廉优势也受到一定削弱。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外商今后更看重的是所投资行业的市场前景。一个更富弹性的汇率形成机制,有利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将促进更大更广阔市场的形成。因此,人民币适度升值不但不会影响外商的投资信心,反而会增加中国投资环境的吸引力,有利于我国优化外商投资结构,提高利用外资水平。

    作者:商务部研究院课题组


广西、广东、江西、福建、云南、贵州、湖南、上海、贵州、江苏、浙江、北京、甘肃、安徽、陕西、四川、天津、湖北、辽宁、吉林、山西、山东、河南、河北、海南

杭迺懿  1348110971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2355746054




 

     

 
 
Copyright © 2000-2012 Sinoinfo Ecommerc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广西华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备案号: 桂ICP备15007906号-11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299号
电话:0771-5553301    传真:0771-5553302
网址:www.rosin-china.com    邮箱:rosin@rosin-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