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一位住在肥西县英山林场附近的村民向本报来电反映:近几年,有一些不明身份的人在林场的松树林中采胶,导致该地区松树大量死亡。目前,“强行割脂”仍在继续。他认为此举严重破坏松林健康成长,希望有关部门出面制止。当天,记者前往肥西英山林场进行调查。
松树破身流脂
昨天下午,记者驱车前往肥西县英山林常路经上派,当记者向几位当地居民询问英山松林位置时,他们却首先反问:“那里不少松树被人砍了,你们去做什么?”进入英山林场,记者遇到一位居住在当地多年的大姐,在得知记者要去松林了解“割脂”一事后,她主动带记者前往,并介绍了她了解的情况。
这片松林在一个小山坡上,十分茂盛,有上百亩。“你看那些挂在松树上的塑料袋,都是接松脂用的。”大姐对记者说。走入松林中,记者看到,几乎每棵松树的半腰处都钉着一个木楔子,上挂一小塑料袋,里面装满了松树流下的松脂油。每棵被取脂的松树干上都有一处“V”字形割痕。记者沿着山坡走了近400米,发现每一棵松树都是这样。这些松树的直径都在20公分左右,树龄应在十年以上。
“割脂”已有近5年
这位大姐说,四五年前就有人来此割脂,听说都是外地人来割脂做松香的,但具体有没有得到批准不知道。“有些树油脂流完后,冬天风一吹树就枯了。枯树被人砍了从林场拉出去。”为了弄清楚割脂的究竟是什么人,记者在现场等了近1个小时左右,但除了发现一个装饭盒的背包外,采脂人一直没出现。
采脂已成普遍现象
这么多松树被割脂,对松林是否会产生不利影响?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法规?记者来到肥西县林业局。该局林政科的王科长告诉记者,采集树脂,是制造松香,用于供应化工原料的生产。松树经割脂,生长肯定会受影响,容易提早衰亡。但数年前,国家就出台了相关规定,采集松脂不再需要行政许可程序。林业部门只能在采集松脂的细节上进行技术规定,以判断其是否符合采集标准。英山林场的割脂行为是林场单位和外来企业或个人签订的协议。王科长向记者出示了一份国家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制定的一个《松脂采集规程》,该规程对采集松脂作了技术规范,在割面的方位、宽度、长度等方面都有限制。
王科长说,英山松林的松树都是从北美进口的品种,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栽的,属于速成林。栽松林一方面是为了环境保护,一方面是为了采集木料。目前,肥西除紫蓬山国家风景区里的松树是禁止采集松脂的,其他的松林几乎都进行过采脂,而且这两年越来越普遍。王科长认为,其实林场这样做也有苦衷:按照国家对公益林的补贴标准,每亩林地每年只有5元。林场需要养工作人员,要发展,完全靠补助是捉襟见肘,因此很多林场只好自开门路,包括采集松脂增加收入。他表示,该部门会在近期到该林场监督采脂,发现违规采集会立即进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