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广西林业工作情况

新华网
2007-10-08
阅读次数:3403
阅读字体 【

    2006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全区林业系统按照"十一五"林业工作总体思路,紧紧围绕构建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坚持生态优先,突出产业发展,周密部署,狠抓落实,各项林业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实现了"十一五"发展的良好开局。据统计,全区完成造林作业面积300多万亩,其中合格面积285万亩;实现林业产业总产值412.8亿元,同比增长28.4%。

    一、资源培育力度加大,速丰林营造再创新高。

    各地坚持将造林绿化作为首要工作来抓,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和森林经营。全区共培育优质苗木6亿多株,营造速丰林258万亩,占年度造林总面积的84%,连续第4年超过200万亩,再创历史新高。国土绿化工作全面推进,完成全民义务植树7130万株,占计划的118.8%;完成绿色工程建设23.2万亩,占计划的113.6%,完成新增公路里程绿化2245公里。社会造林积极性持续高涨,乡土树种发展形势喜人,松、杉等苗木供不应求。全区开展了桉树等速丰林集约经营、提高单产的高效试验。召开了全区珍贵优良用材树种发展动员会,各地发展珍贵用材树种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二、产业发展加速推进,林业产值跃上新台阶。

    一年来,各地坚持发挥资源优势,积极落实扶持政策,大力发展林业产业,使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聚集度不断提高,工业带动作用明显增强,林业产值大幅提高。全区商品木材产量比上年增加,促进了竹木加工业迅猛发展,进而拉动了木材价格,增加了林业产值。全年人造板产量达400多万立方米,增长20%;生产松香40万吨,增长30%。林浆纸一体化项目进展顺利,钦州项目一期工程正式开工建厂,北海、梧州项目原料林基地落实加快。贵港市大西南林产品综合市场等大型林产品加工、集散中心相继建成,林业物流业迅速崛起。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野生动物驯养和农村沼气利用形成规模和效益。全区林业总产值突破400亿元,达412.8亿元,同比增长28.4%,其中:第一产业251.3亿元,增长16.9%;第二产业151.5亿元,增长48%;第三产业10亿元,增长51.8%。全区林产工业产值超亿元的县比例超过30%。

    三、开展兴林富民行动,促农增收成倍增加。

    围绕新农村建设,自治区林业局联合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文明办、绿化委共同组织开展了"创绿色家园 建富裕新村"行动,实施了以打造一批特色产业、建设一批特色新村、培训一批新型林农等为重点的16项兴林富民措施。全区共启动创建试点村屯66个、4730多户。武鸣县和原邕宁县辖区自治区新农村建设试点林业项目已完成村屯绿化设计13项,开工10项,完成绿化26万平方米,建成沼气池1.36万个。通过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全年林业为农民人均增收近100元,比上年增加了近一倍。其中,全区商品木材产量增加,木材价格上扬,加工增值比例提高,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此外,国家新增我区国家级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面积和我区启动实施自治区级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也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

    四、重点工程常抓不懈,生态建设取得新进展。

    各地继续以六大林业生态工程为核心,推进生态建设。一是公益林保护工程规模扩大。国家增加我区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面积860万亩,使全区的国家级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面积达到4360万亩,补偿基金达到1.96亿元。同时,启动实施自治区级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面积400万亩,自治区财政安排补偿基金2000万元。二是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成果得到有效巩固。在组织实施年度任务的同时,加强抚育管护,防止复垦复耕,培育后续产业,巩固建设成果,历年工程造林保存率达90%以上。三是重点区域防护林工程建设持续推进。全区完成珠防林、海防林工程人工造林6.1万多亩,封山育林6.2万亩,任务完成率103%。四是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有新进展。完成了4个保护区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前期工作,实施了龙滩水电站淹没区珍稀濒危野生植物拯救工作。开展了濒危物种调查及监测,曾认为已在我国绝迹50多年的全球极度濒危物种东部黑冠长臂猿在我区重新发现,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启动实施了《广西湿地工程规划》。五是农村能源沼气池建设工程稳步推进。超额完成了自治区政府为民办8件实事之一的新建20万座沼气池建设任务。至2006年底,全区农村沼气池总量达到293.7万座,沼气入户率达36.7%,居全国第一位。同时,开展了秸杆气化试验,在12个县的240个村成立了沼气协会,设立了沼气生态家园物业管理站,推进了沼气产业化发展。

    五、创新管理手段,森林资源监管取得新成效。

    一是森林资源管理得到加强。自治区政府批转下发执行全区"十一五"森林采伐限额管理意见,森林采伐分类管理实现了新突破,工业原料林范围扩展到松树、杉树,采伐年限缩短。推行了林木采伐公示制度,开展了木材加工企业清理整顿,木材采伐、运输、加工管理进一步得到加强。开展了2005年度领导干部任期森林资源消长目标责任状检查评比,完成了全区森林资源连清第七次复查成果的审核审定。严格执行林地用途管理制度,强化了林地林权管理。充实了机构和人员,建立了调处工作机制,加强了山林纠纷调处工作。二是森林防火等灾害防控工作成绩突出。通过加强村屯半专业森林消防队建设,建立村屯群防群治机制,开展航空护林、机降运送兵力和空中运水灭火,推广风水灭火和高压喷水灭火,有效地提高了森林火灾的防扑救能力。与上年同比,全区森林火灾下降20.9%,火场总面积下降34.4%,受害森林面积下降44.7%,损失成林蓄积下降71.4 %,森林火灾受害率下降 0.14个千分点。制定了《突发性重大林业有害生物事件应急预案》,松毛虫、松材线虫以及红树林虫害等危险病虫害得到了及时防控。加强了禽流感等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工作。三是林业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针对一些地方毁林开垦、乱砍滥伐严重等问题,组织开展了"绿盾行动"等打击毁林开垦、破坏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违法犯罪行为的专项行动,全年共查处各类森林案件11636起,其中:侦破刑事案件862起,查处林业行政案件10774起,挽回直接经济损失4070万元。

    六、开放合作有大突破,条件能力不断提高。

    一是招商引资成果丰硕。世界银行贷款"广西综合林业发展和保护项目"申报成功,并于今年元月正式启动。预计项目总投资16亿元人民币,其中:世界银行贷款1亿美元,全球环境基金赠款525万美元。这是我区林业迄今为止利用外资较大的项目,也是全球第一例碳汇造林项目。该项目已在苍梧、环江县实施碳吸收、测定和碳贸易先导试验林。二是林业投资增长较大。全年共落实中央及自治区本级林业建设资金17亿元,比上年增加11%。全区新增速丰林项目贷款5.2亿元,保障了速丰林发展。三是林业宣传效果显著。建立了林业新闻发布等5项林业宣传制度,开展了一系列有影响的宣传活动,在贺州成功举办了桉树发展论坛。与上年同比,广西日报、中国绿色时报采用广西林业新闻量增加30%,广西林业信息网发布信息量增加32%,国家林业局网站采用广西林业信息量增长323%。四是加强了机构和队伍建设。自治区林业局制定和完善了28项机关内部管理制度,规范了行政行为,提高了行政效率。同时,加强各级林业机关作风建设,开展各种业务培训,加强廉政建设,开展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工作,进一步树立了林业系统为民、务实、清廉的形象。

    七、科技兴林扎实推进,依法治林有新进步。

    开展了速丰林高产示范试点,全区营造桉树高产试验示范林2000多亩,预期生长量达到每年每亩3立方米左右,为速丰林集约经营探索路子。与芬兰雅哥贝利公司合作开展了《广西人工林发展规划》研究,使我区速丰林发展有了更科学完善的蓝图。我区承担的国际热带木材组织(ITTO)"热带地区非木材林产品与社区可持续发展"研究项目取得初步成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协助自治区人大颁布实施了广西实施《森林法》办法,林木种子、自然保护区等地方林业法规也在抓紧制定。出台了贯彻执行自治区政府关于木材运输管理中其他木材范围规定的具体措施,解决了一段时期以来薪材及木材制品流通管理混乱问题。行政执法行为和行政许可工作进一步规范。加强了林业专项资金管理,对部分市、县林业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开展了检查,对一些违法违纪案件进行了通报和整改。

    八、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一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蓄势待发。开展了区内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调研,召开了全区集体林权改革准备工作会议,组织完成了全区集体林权现状初步调查,代拟了全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指导意见,将上报自治区党委、政府审批实施。二是国有林场改革积极推进。为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加快我区林业产业发展,自治区林业局成立了筹建机构,拟出了将13家区直林场组成大型广西大型林业集团的初步意见,上报自治区党委、政府。三是区直林业企业改革继续推进。我们主动与有关部门协调,指导相关企业的改革改制工作,基本完成了6家企业的职工分流安置和17家企业的下放工作。

 


资讯,会议,会展服务

杭迺懿  13481109710 
 




 

     

 
 
Copyright © 2000-2012 Sinoinfo Ecommerc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广西华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备案号: 桂ICP备15007906号-11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299号
电话:0771-5553301    传真:0771-5553302
网址:www.rosin-china.com    邮箱:rosin@rosin-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