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阳市庙前镇改造低产林绿山富民纪实

三峡日报
2008-06-08
阅读次数:3178
阅读字体 【

 2007年春,湖北当阳市庙前镇党委书记、镇长苏琼在调研中先后遇到这样两件事:一件是森成林化有限公司的老板黄思成向她诉苦,欲把企业迁走,理由是受原材料的限制,加工松香、松脂、松节油已难以为继……另一件是,在同样处于“三荒”地带的普济寺村,新栽的湿地松郁郁葱葱,长势喜人,村里几乎难见“和尚头”。

    这两件事令苏琼异常兴奋。2002年任镇长起,她一直在庙前“寻路”:山区农民增产增收怎么增?山区经济可持续发展路在何方?发展工业,这里地理位置偏僻,招商难度大;发展多种经营,香菌、木耳等受资源的限制,日渐萎缩……

    这两件事让她兴奋个什么呢?森成林化的处境,潜在的正是林业发展的巨大商机;普济寺村的实践,正好又是企业正在寻求的生存之源!有企业作后盾,才能解除老百姓的后顾之忧。把林业作为产业化的龙头项目来抓,由林业带动山区农民增收。栽湿地松虽不是自“今日始”,但应从“今日始”进一步强化。

    苏琼把这个思路提交党委、政府一班人研究同意后,又到市林业局征求意见。林业局当即表示积极参与策划、规划,并从政策上给予优惠,从人、财、物上提供方便。这让苏琼心里更有底了。她马上在全镇组织讨论,综合方方面面的意见,形成议案后,在镇人民代表大会上提请代表们审议。于是,一份《庙前镇低丘岗地和低产林改造建设方案》正式出台!该镇迅速掀起一股“改造低产林”热潮。

    沙河村党支部书记任祖荣怀着一种“负罪”心理向镇党委表示:“山林是在我手里砍光的,我要在任职期间再把树栽起来。”原来,上世纪80年代初,他任五组组长。当年,国家林业政策刚放开,他用木材到山外换石砖,将组里30户土墙屋全部改建成砖墙大瓦户。“花了三年功夫,砍了三年树,做了30栋屋。”他那个组的树就这样几乎全被砍光了。吃到了没有树的苦头,才知道植树造林的重要性。镇里政策一出台,他率领村民积极响应。沙河村有林地面积3.4万亩,待改造山地近两万亩,他计划用3年时间,每年改造5000亩,3年改造80%。他说:“镇里思路对头,政策又好,我们砸锅卖铁也要把这个机遇把握住!”

    谢长军曾是资产数百万元的煤矿老板。当镇里出台改造低产林、发展湿地松的方案,他不惜重金收买了部分无力经营的农户的山林地,退出日进斗金的矿产业,当起开发荒山植树造林的带头人。去冬今春,每天雇请上百人上山搞开发,目前,他的2200亩荒山已全部改造定植。按他的测算,每棵树每年增值3元,15年以后,这2200亩数十万棵树,将是一笔极其丰厚的回报!

    那个找苏琼诉苦,要把厂子迁走的林化公司黄老板也明确表示不走了。年前,他投资1000万元进行厂房设备改造,新上了一条年产2000吨松醇油的生产线。松醇油是对松脂的深加工。单这一项,又可带动500家农户增收。

    该镇按照《方案》,改造低产林3万亩,通过改造和新建,使全镇湿地松总面积达到5万亩以上,建成全市最大的湿地松速生丰产林基地。镇里拿出2万元奖励湿地松发展先进村组织,加强林业站对基地建设技术服务和指导,加强封山育林管理,各村配备护林人员,各村组建护林防火消防队,配备风力灭火机3至5台。

    初夏时节,站在白庙岗上,一片郁郁葱葱。老百姓争相夸赞镇党委:“这一招抓得准,抓得好。”“栽树,比钱存银行划得来!”“栽树,就是自己给自己存养命钱!”
 


资讯,会议,会展服务

杭迺懿  13481109710 
 




 

     

 
 
Copyright © 2000-2012 Sinoinfo Ecommerc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广西华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备案号: 桂ICP备15007906号-11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299号
电话:0771-5553301    传真:0771-5553302
网址:www.rosin-china.com    邮箱:rosin@rosin-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