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今启动 意味将实质运作
中国银行有关负责人5日晚表示,中行将于6日正式启动首笔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这意味着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地位将从计价货币提升至结算货币,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即将进入实质运作阶段。
按计划,中行上海市分行届时将收到中银香港汇来的首笔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款项,收款企业为上海电气集团下属的上海电气国际经济贸易有限公司,由这家公司在香港的商业伙伴汇出。
中行有关负责人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相关政策出台后,中行凭借其在国际结算领域的传统优势,第一时间做好了代理行协议安排、账户开立、汇率报价、收付清算、系统改造等准备工作,并根据客户需求设计了相应的产品和服务模式。中银香港作为香港地区人民币清算行,在贸易结算和贸易融资领域优势明显,具有处理内地与香港两地跨境业务的丰富经验。自2004年率先推出个人人民币业务以来,中银香港在香港市场一直保持领先地位。
2、工信部:车辆购置税近期再下调没有根据
上周国内媒体纷纷报道,国家将在近期下调1.8升至2.0升乘用车购置税。近日,国务院有关部门回答说这种说法是没有根据的,起码今年内国家不会出台扩大减征汽车购置税范围的政策。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今年1—5月,1.6升及以下排量小轿车已占国产轿车总销量的近七成,政策效果十分明显。已经有专家担心今年增幅过高,会影响明年的平稳发展,建议国家优惠政策要适度。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能再扩大减征车购税的范围。
3、股市下半年应重点关注四大行业
由于下半年出口快速恢复的可能性不大,同时市场乐观估计可能出现调整,投资主题的选择应该在国家投资拉动内需的题材中,寻找确定性增长的行业和公司品种。
根据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方法,我们具体提出了下半年业绩有确定性增长的四大行业:消费、银行保险、房地产和涉及到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行业(基础建设和电网投资)。
对于长期的发展趋势,我们的一个判断就是中国的消费率面临一个向上的拐点。根据G20国家的经济发展经验,在一个国家的工业化过程中消费率[消费率=消费(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GDP×100%]呈下降趋势,之后呈逐步回升的态势。随着经济发展程度的提高,消费率呈现U型走势。中国1978年到2007年的消费率从1978年的60%,逐步下降到2007年的47%,目前,中国的GDP已经超过经验拐点,人均GDP达到2320美元,相对于美国、日本、韩国目前60%左右的消费率,中国的消费率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因此,我们认为消费类行业(商业零售、食品饮料)将面临一个加速发展的局面。
4、六月份用电量结束负增长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作为经济冷暖的一个重要风向标,我国社会发电量自去年10月份以来连续下滑,尽管今年二季度开始逐步止滑企稳,但依然“负”字当头。6月份,全国发电量终于迎来拐点: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6月份全国发电量3093.2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59%,日均发电量达到103.1亿千瓦时。这一转“负”为“正”的转折无疑传递了一个重要“利好”。分析人士认为,在基数效应和经济回暖的双轮驱动下,下半年全国发电量有望维持正增长。
专家表示,造成6月份发电量转“负”为“正”并出现逾3%的增幅,主要源于两个原因:一是全国工业生产出现一定程度的恢复,直接带动发电量的回暖;二是6月份的高温天气带动用电量快速增长,且增长率高于往年同期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