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国家统计局16日公布的二季度GDP增速,不仅扭转了此前连续七个季度的回落态势,而且逼近了人们期待的“保八”目标值。
在世界经济仍未见底的不利环境下,中国经济增速明显回升,动力来自何处?还存在哪些问题?企业和居民的状况如何?未来应采取怎样的政策取向?权威人士对此进行了解析。
GDP增速出现上升拐点
投资拉动 消费支撑
“现在可以说,中国经济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的持续下行压力得到遏制,经济处于企稳回升状态,中央应对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成效明显。”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接受“新华视点”记者采访时明确判断。
上半年,中国铁路运输业投资同比翻番,铺设了5000多公里铁轨。以铁路等基础设施投资为代表的4万亿元投资计划,成为保增长的首要驱动力量。中国经济同比增速连续七个季度回落的下行线,在今年二季度出现转折。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二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7.9%,增速比一季度加快1.8个百分点。这样,上半年中国经济同比增长率达到7.1%。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指出,经济运行中积极因素不断增多,工业生产回升最为突出。
在出口下滑超过20%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增速的转降为升,动力来自何处?投资和消费数据是无声的回答。
上半年,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达到了33.5%,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7.2个百分点。
以汽车消费为代表的消费也成为保增长的重要支柱。上半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了3.7个百分点。
“今年3月份以来,中国经济发展逐渐企稳回升。这几个月的经济增长是靠内需拉动的。”发展改革委投资研究所研究员张汉亚指出。
国家统计局测算显示,上半年投资拉动中国经济增长6.2个百分点,消费拉动经济增长3.8个百分点,而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负的。
“从目前的情况看,如果能够有力稳定住企稳回升的态势,可以实现全年‘保八’目标。”姚景源说,当前不能松劲,不可盲目乐观,要继续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把经济企稳回升的态势稳定住。
回升基础仍不稳固
出口低迷 产能过剩
经济增速转降为升振奋人心,然而外需依然低迷不振,国际贸易环境恶化,国内产能过剩问题突出,这使得作为经济细胞的企业,生产经营仍然比较困难。
今年上半年中国遭遇了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60起各类“贸易救济调查”举措,涉及金额达82.67亿美元。
“今年中国外贸遭遇的贸易摩擦数量之多、涉案金额之大,前所未有。”商务部公平贸易局副局长刘丹阳说,现在不仅发达国家搞贸易保护,有的发展中国家也在搞。
世界经济前景仍不明朗,外需依然不足,是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困难。中国国际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张其佐认为,上半年全球经济出现了一些好转的迹象,但基本面还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
在遭受亚洲金融危机冲击最严重的1998年,中国的出口还是增长了0.5%。今
年上半年超过20%的出口负增长,严峻形势前所未有,这使得中国经济长期积累的产能过剩问题充分暴露出来,从而造成企业经营比较困难,就业压力增大。
在外需缩减、产能过剩的双重压力下,当前企业生产经营依然处在比较困难的局面。统计显示,前5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了22.9%。
姚景源指出,尽管内需增长较快,但尚未完全抵消外需的下降,化解产能过剩是当前亟待破解的难题。上半年的工业增速虽然有所反弹,但也只有正常水平的一半左右,困难还是很大的。要看到成绩坚定信心,也不可盲目乐观。
从经济回升格局来看,也存在不平衡。政府投资一马当先,但民间投资的跟进、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都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怎样在经济回升中,激发市场活力、增强经济内在动力,是事关未来中国经济走向的关键问题。
经济持续增长有赖“调结构”
改善民生 调整分配
收入在增加,物价在下跌,就业有积极苗头——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在经济较为困难的情况下民生仍然得到改善,但经济发展中的不均衡现象仍然突出。
数据显示,我国消费品价格继续回落,工业品出厂价格环比回升。
对于今后的价格变化,李晓超说,首先应看到价格仍在下降的事实,其次不能忽视未来上涨的因素,同时要注意工业品出厂价已连续三个月环比上涨。“要更多关注,冷静
观察,抓住主要问题和问题的主要方面。”
当前,内需仍然没有完全弥补外需的缩减,经济增长明显依赖投资。上半年我国居民收入增速尽管高于8%,但在GDP中占比依然偏低。“要从根本上调整内需和外需的关系,需逐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长期以来,国民收入分配向财政和企业倾斜,居民收入增长相对较慢,制约了消费的增长。”姚景源说。
随着增速的回升,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在经济形势座谈会上强调,要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处理好保增长和调结构的关系。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结构调整的基本条件和重要保障,结构调整使增长更上层次、更有后劲、更可持续,并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我国区域经济结构调整正在优化。上半年西部地区投资增长以42%的增速遥遥领先,为西部崛起、东西部差距缩小奠定了基础。同时,就业也在改善。二季度末,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人数增加了378万人,其中西部地区增加了242万人。
“我们要真的把这场危机当作切切实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契机。这样我们就不会白挨这场危机,中国经济的发展将迎来新的飞跃。”姚景源说。
今年我国夏粮产量达12335万吨
国家统计局1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全国夏粮产量为12335万吨,比上年增产260万吨,增长2.2%,连续六年增产。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分析指出,今年夏粮因面积扩大增产250万吨,占夏粮增产总量的96%以上。
统计还显示,上半年我国畜牧业生产增势平稳。猪牛羊禽肉产量为3580万吨,增长6.3%。其中,猪肉产量为2363万吨,增长8.1%。生猪出栏增长7.9%,生猪存栏增长3.9%。
就业出现积极苗头
今年上半年我国新增就业出现积极的苗头。统计显示,上半年农村外出务工人数有所增加。二季度末,全国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人数比一季度末增加378万人,增长2.6%。其中,东部地区增加56万人,增长1.6%;中部地区增加80万人,增长1.8%;西部地区增加242万人,增长6.5%。
李晓超指出,当前一方面面临着就业高峰,另一方面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增速虽然在回升,但离增加就业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就业仍面临着较大的压力。针对这一情况,中央在一揽子计划中特别强调了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