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怀集县完成本地生产总值82.1亿元,增长14.6%,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7%、30.2%和15.9%。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达到11.13亿元和3.36亿元,增长29.3%和31.8%,财政综合增长率为27.21%,在全省67个县(市)排第12位,排全市第4位。怀集县获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授予“2008年推动广东经济发展十大最具发展潜力山区县”称号。
为了加快与珠三角核心区对接,怀集紧紧围绕“经济要发展、人口要下降、社会要稳定、民生要确保”这一目标为中心,突出做大做强三大经济,即工业经济、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扩大工业总量,缩小与珠江三角洲核心区的差距;全力打造五大农林业基地,致富千家万户;打造四大旅游品牌,丰富燕子文化、长寿文化、六祖文化和温泉文化,把怀集打造成休闲旅游区圣地;抓好中山大涌(怀集)产业转移园区规划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招商引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怀集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矿产资源。为了利用好山区资源,怀集县按照“近抓资源经济,中看园区经济,远望沿路经济”的发展思路,积极实施工业立县、农业富县、科教兴县、旅游旺县的战略,继续抓好资源型、能源型、金属加工型和技术劳动密集型四大特色产业,大力发展创税型、生态型、资源型企业,实行引进项目与培育骨干企业相结合,着重培育扶持钢铁、林化、糖醇、板材、汽配、水电等“六大工业生产基地”,着力抓好矿业资源开发和深加工,利用木薯等淀粉生产年产10万吨的山梨糖醇,利用木材资源加工年产20万立方米中密度纤维板,利用松脂资源生产歧化松香,以及厘竹资源加工竹制品出口创汇。同时,做大做强怀集登云汽配股份有限公司,使年产5000万支汽车进排气门的生产量和出口量继续居于全国榜首,让这些产品成为怀集的一张张享誉中外的“名片”。
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怀集县大力发展“五大农林产业基地”,以基地建设带动品牌建设,以品牌效应带动规模建设,促进农村农业经济跨越发展,农村农民收入快速增加。一是打造120万亩高效林业基地,引进顺龙、茂丰、鼎丰等10多家造林公司,在今后2年内,大力发展以桉树为主的120万亩速生丰产林基地。同时扩大以省级生态公益林为主的96.4万亩生态公益林,以松脂林为主的50万亩工业原料林基地,以茶杆竹为主的10万亩竹林基地。在开展造林基地工程的同时,怀集将结合“双转移”战略,引进先进的林产品深加工公司,建立以纤维板为主的板材加工工业和以松脂深加工为主的林产化工等两个林产品加工基地,预计建成后,全县木材加工能力可达到100万立方米,木材加工年产值将超过20亿元,每年创税超过2亿元。二是打造年产250万头优质肉猪生产基地。在与中山开展产业对接的过程中,怀集将加强与中山市在生猪生产供应方面的合作。重点扶持发展大岗、马宁、闸岗等每批饲养量达30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大户,推广“公司+农户”的生产模式,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生猪养殖的快速发展,力争用五年时间全县生猪饲养量达250万头,出栏量达到175万头。三是打造20万亩优质水果基地。在目前全县有柑桔类为主的水果基地104051亩的基础上,怀集县将加大土地整合力度,积极引导广大农民发展以优质沙糖桔、贡柑、蜜柚为主的水果基地,计划到2011年全县发展柑桔类水果面积达200466亩。四是打造2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按高起点、新品种、新技术、高产出、高效益为目标,在今后3年内,大力发展2万亩标准化无公害的优质蔬菜生产基地,致力将怀集打造成港澳和“珠三角”发达城市的“菜篮子”供应基地。五是打造15万亩优质高产水稻示范基地。目前已建成优质高产水稻基地13.2万亩,计划今后三年内,将整合梁村、大岗、冷坑、岗坪、马宁等平原片乡镇的优质农田,推广优质水稻生产,打造15万亩优质高产水稻示范基地,争创省“粮食高产示范县”。
广贺、昆汕、太澳三条高速公路和贵广快速铁路将在怀集交汇,目前广贺高速公路正紧张施工建设,预计2009年可建成通车。“三高一铁”让怀集从边缘变中心,怀集将成为广东沟通大西南和连接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对吸引外商投资,加快山区发展具有良好的后发优势。近几年来,怀集县从发展山区经济的战略高度出发,投资5亿多元改造了县城绥江两岸,开发建设了雅豪居、雅豪庭苑、怀集新城、海景花园、半江花园、凯旋豪庭、迪比利豪城等高尚住宅,建成了腾业、新世界、海逸、燕城、星河湾等一批三星级以上大酒店和被誉为“粤西北商业步行第一街”的商业步行街,改造了县城主要街道和巷道,县城面貌焕然一新,充满生机。今年,怀集将加快新城区建设,进一步发展城市经济。(谭扬汉 徐维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