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宏观经济数据下周公布 11月CPI有望9个月首次转正
11月份宏观经济数据将于下周公布,专家和机构预计,由于经济继续向好,加上翘尾因素减弱及雨雪天气的影响,11月份CPI同比将转为正增长,涨幅可能在0.6-0.8%左右。PPI同比涨幅在11月份会大幅上升,但仍为负值。此外,我国工业增加值、投资、消费等数据将继续维持高位。
进入11月份以来,由于受雨雪天气的影响,我国的食品价格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据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以来蔬菜价格每周涨幅超过10%,水果价格上涨势头强劲,包括肉类、蛋类以及粮食价格也均呈上涨态势。
2、中国处国际贸易摩擦中心地带
截至11月3日,今年已有19个国家(地区)对中国产品发起101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总额超过116.8亿美元。
商务部部长助理王超日前在第五届中国贸易救济与产业安全高级研讨会上说,受金融危机影响,国际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盛行,我国已处于国际贸易摩擦的中心地带。国外对华贸易救济案件激增,案值越来越大,贸易救济措施多样化,反补贴和“特保”渐成焦点。
王超表示,国外对华贸易保护的领域正从货物贸易向汇率问题、服务贸易、知识产权和投资等领域扩展,贸易摩擦的争执点也从单个产品向整个产业扩散,最后直抵政策和制度层面。随着全球产业调整步伐的加快和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我国对外贸易将长期面临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遏制。
王超指出,为应对贸易摩擦等各种挑战,推动我国及全球经济复苏,要充分借鉴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的成熟做法和经验,完善贸易救济体系,丰富贸易救济手段,拓展产业救济范围,提高应对贸易摩擦和维护产业安全的能力,努力构建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国际经贸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