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升,提高进出口成本
近期国际大宗商品已经呈现出上升的态势,2010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将继续回升,这将使我国进口成本上升,同时也使出口制造商的经营面临较大压力。国家大宗商品价格上升取决于两个方面,第一,美元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将保持弱势,而美元弱势必将带来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回升。美元保持弱势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全球“去美元化”趋势明显使美元受到严重挑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报告表明,截至二季度末,美元在全球货币储备中所占比重从上一季度65%降至62.8%;二是美元贬值不仅能够降低美国政府的真实债务成本,从而保持财政赤字政策的可持续性,也能够增强美国出口竞争力,缓解贸易赤字压力;三是美国由消费驱动增长转向出口驱动增长的战略要求弱势美元来提高其产品竞争力。第二,随着世界经济温和复苏,各国将增加对国际大宗产品实际需求,也将导致大宗商品价格上升。
人民币升值预期对出口复苏形成压力
金融危机爆发后,多数国家纷纷采取本币贬值的方式实现本国经济平衡,人民币将面临更大升值压力。另外,由于我国经济增长和市场潜力巨大,因此,长期以来甚至在危机最为严重的时期,仍被认为是最佳投资地,国际热钱对其一直虎视眈眈;而且我国长期保持较高幅度的贸易顺差,人民币存在一定程度的低估,国际热钱已经形成人民币升值预期。人民币升值预期将对出口复苏形成较大压力。
碳关税征收对未来出口将产生长期而持久的影响
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从自身比较优势及国家利益出发,更加强调发展低碳经济,力主推动全球二氧化碳减排。与欧洲、日本、美国等相比,我国在绿色经济与低碳经济领域并不占有技术优势,大部分出口产品碳排放量较高。如果“碳关税”一旦成为世界贸易领域普遍征收的税种,这必将对我国绝大对数工业制成品出口造成严重打击,大幅提高其出口成本,削弱中国出口竞争力,影响未来外贸发展。
综上所述,全球经济温和复苏将促使中国出口形势有所好转,中国政府出台的一系列“稳外需、保出口、保份额”政策在2010年将继续发挥作用,也有利于进出口贸易恢复正增长。同时,国际国内依然存在着阻碍外贸形势进一步好转的风险。因此,在考虑2009年基数较低因素的条件下,2010年我国进出口增长将实现小幅正增长,且由于我国经济在全球率先企稳回升,保持进口增速高于出口增速、外贸顺差继续缩小的基本趋势。初步预计,2010年,中国进出口增速将恢复正增长,进出口总额约为23146亿美元,增长8.2%,其中,出口将增长6%左右,进口增长11%左右,有望实现外贸顺差1840亿美元左右,同比下降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