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还是不砍?安徽省合肥市大蜀山900亩松树最近染上松材线虫病,有专家建议全部砍伐,而有的专家和部分市民很纠结,“900亩,差不多是大蜀山的1/13,如果全砍掉,太可惜了。”
安徽省合肥蜀山公园林管站站长王南忠最近非常忙,“松材线虫病”——这种被林业专家称为“全球林业最危险的灾害”、松树“癌症”的传染病,悄然袭向大蜀山900亩松树。
安徽农业大学从事森林病理学研究的束庆龙教授说,松材线虫病的传染速度和传染后松树的死亡速度非常快,“有的快的2个月就枯死了,如果不砍掉枯死的树,第二年的4、5月份病害又将开始传播。”因此,王南忠不得不每天带着一个将近30人的小组上山,寻找那些可能被感染的树木,“已经发现30多棵松树枯死了,上次省里的林业专家来看过,给出的建议是‘全部砍掉’。”
合肥市林业与园林局局长洪家友在一次会议中提及此事时,眉头深锁。他告诉记者,目前,省林业厅也建议合肥对这些松树进行砍伐,以避免松材线虫感染到省内其他地方的松树,造成生态灾害。
虽然如何处理尚未定论,洪家友仍然表现出保留态度。“900亩不是小数字,最终怎么处理还要报给市政府。”
“900亩,差不多是大蜀山的1/13,如果全砍掉了,也太可惜了。”在合肥居住不到一年的刘小姐说她都有点舍不得,“能不能先防护,保住那些没有生病的树?”对于13000亩的大蜀山来说,900亩确实不算是个小数字,王南忠说他们现在“还是尽量防治。”因为这毕竟是“合肥市唯一的‘绿肺’”。
王南忠和他的小组在山上开展了检查,对集中成片的“病树”进行砍伐,并统一运到指定地点焚烧,有的则进行药物熏蒸,高温消毒后压制成板材。“经过处理后,有些树木还可以被利用的。”而对于零散生长的松树,他们大多采取防治、检疫的措施。
针对目前合肥大蜀山松树林的疫情,束庆龙认为,如果及时监控,加强检疫,及时处理,“还是有挽回的余地。”他表示,阻挡疫情传播的关键是对枯死树木的处理,如果能及时清理病树,加强检疫,不让感染的林木扩散,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微生物防治,合肥“绿肺”的病情有望得到抑制。“工作量确实会很大,但仍然是可行的。”
据了解,为了阻断松材线虫病传播途径,蜀山公园林管站还计划申请从北京引进一批“生物杀手”,它们是松材线虫携带者——松褐天牛的天敌。通过消灭松褐天牛,可以有效地从传播源上抑制疫情扩大。2009年7月,九华山景区就投放了近百万头“生物杀手”,有效预防和除治了这种松树“艾滋”。(张晓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