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广西横县陶圩镇石古村一带的山头不再苍翠,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沉闷的褐绿色。由于大面积暴发松毛虫害,超过2000亩松树被剥下了苍翠的“外衣”。林业部门相关人士称,松毛虫害一般四年暴发一次,建议村民按方配药杀虫。
3月2日,在石古村远远望去,只见每个山头的松树林都变成了褐色。村民龙先生看着24亩有20多年树龄、几乎被松毛虫啃噬得一干二净的松树,连声叹息。在这一带山林,数厘米长的松毛虫随处可见;每一根松树枝上,都有十余条松毛虫在蠕动。龙先生说,附近的几个村也出现了松毛虫害暴发的情况。很多松毛虫已经结茧,成蝶交配后会繁殖更多的松毛虫。
据石古村的村干部说,2009年6月,村里出现了以前没见过的松毛虫,虫的身体呈红色、个头细小;11月出现了体形更大、黑白相间的松毛虫。今年春节前,虫害的暴发达到最高点。他的记忆中,这么严重的病虫害,20多年前有过一次,当时曾动用飞机在石古村上空喷洒农药杀虫。目前,村里超过2000亩的松树林被松毛虫“蚕食”,“如果不赶紧施救,40%的松树会死掉”。然而,由于虫害面积过大,松树又较高,村民们无法有效喷洒农药。此外,靠山居住的村民,由于松毛虫常爬进家中,生活也受到影响。
横县林业局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何站长说,松毛虫一年生长四代,一般四年暴发一次虫害。2004年广西曾暴发过一次,按规律,2008年会再度暴发,但当年的冰冻灾害将暴发时间推迟到了2009年,“今年已经有峦城镇、陶圩镇的村民到我们这里反映虫害情况”。由于2009年底的气温较往年偏高,因此松毛虫跨年生长,“现在的虫害属于2009年的第五代松毛虫”。
何建议,使用无污染的生物农药苏云金杆菌原粉与阿维菌素混合,喷洒在患病的松树上,“三天后就会起作用,且杀虫比较彻底”。
何说,根据《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的规定,发生森林病虫害时,“谁经营,谁防治”,相关部门主要是为村民们提供技术指导,告诉村民们如何用药。如果属于集体或个人的林木发生大规模病虫害,村民们无力消除虫害,可请相关部门帮助治理,费用则由林木所属人承担。(雷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