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季度地方经济飘红 28省区市GDP超全国增速
截至昨日,除上海和西藏外,我国29个省区市都公布了第一季度的经济成绩单。除了新疆外,其他28省区市一季度GDP增速均超越全国的11.9%的水平,其中更有18省区市的增速超15%。
数据显示,各省区市一季度经济恢复明显,内需和外需恢复性增长强劲,但由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整体格局仍无实质改变,不过各省区市经济结构调整的思路在经济数据上开始发生了积极的变化。
2、23家机构预测:二季度中国CPI或增3.1%
刚刚公布的“朗润预测”结果显示,二季度我国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将为10.5%,CPI(消费者物价指数)将增长3.1%。
这是在昨天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CCER中国经济观察”报告会上公布的数据。“朗润预测”是以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为首,综合23家国内知名研究机构的预测数据,通过加权平均的方法,对未来经济走势进行的预判。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卢峰昨天在会上预测,二季度经济将高位运行,通胀压力显著,贸易顺差走低,两率预期微调。
3、G20避谈人民币汇率 升值预期回落
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已顺利结束,但G20公报依然没有具体涉及人民币汇率的内容。上周五,海外无本金交割(NDF)市场上人民币的升值预期较前一交易日出现一定幅度的滑落。
G20公报的重点在于金融监管的相关问题,以及一些国家的财政问题,但人民币汇率的问题则未见着墨。加拿大财政部部长也表示,会议中并没有讨论汇率的问题。目前,分析人士普遍预计,二季度是人民币汇率的敏感时期,不排除人民币在二季度对美元重启升势的可能性。自汇改以来,人民币兑美元累计升值幅度为19.25%。
4、周小川:密切关注价格走势管理通胀预期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24日在华盛顿敦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加快改革,增加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配额和发言权。他表示,中国将综合运用货币、财政等多种政策工具,密切关注价格走势和管理好通货膨胀预期,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类潜在系统性风险。
周小川表示,中国将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并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不断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措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积极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着力优化投资结构,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综合运用货币、财政等多种政策工具,密切关注价格走势和管理好通货膨胀预期,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类潜在系统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