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钦广西钦州北区针对农村经济蓬勃发展,农民积极通过养殖、种植、承接工程业务等各种方式勤劳致富的具体情况,纷纷成立相应的农村经济协会,努力整合资源,引导扶持农村经济发展壮大,为广大群众增收致富铺路。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该区已建立各种农村经济协会200多个,会员达到20000多人。
汇集信息 资源共享促发展
该区贵台镇洞利村位于该区西北部山区,那里人多地少,以往交通落后,群众生活非常艰苦。近年来,贵台镇强化特色产业优势,该镇洞利村相继建成200万株优质松木苗培育基地,形成了林木优势农业基地。种植松树面积已达1000多公顷,不少农民利用当地丰富的松林资源从事松树割脂,规模不断发展扩大。为了更好地做好松脂致富这篇文章,更好地引领农民致富,该区及时总结经验,引导农民转变经营模式,组织创建了松脂产业协会,把全村与松脂相关业务的信息有效集中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发展。此外,协会还致力于把农民培养成种植松木技术员,把技术员培养成经营业主,把经营业主培养成会员,把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相继开展了松脂、蚕桑种植系列培训,努力提高会员业务能力和驾驭市场能力。还充分与建在辖区内的贵台林产化工厂处理协调好产销关系,保证了村民松脂的收购。目前,该村差不多每家每户都有松树可供采割松脂,在村里看到的一栋栋楼房,大多都是因为采割松脂增加了收入而建起来的。就拿该协会会员来说,37名会员就已经发展松树400多亩,年产松脂150多吨,产值70多万元,平均每户年增收2万元,洞利村也成了远近闻名的“松脂村”。
协会牵线 蔬菜卖到首府去
该区那蒙镇平福村村民素有种植蔬菜的传统习惯,但每家每户都属于“单干”状态,没有组织,疏于管理,产品满足不了收购商的要求,经济效益不高。前年,该村组建成立了蔬菜协会,吸收有种植蔬菜愿望的农民入会,为会员提供资金、技术等支持,共同抵御自然和市场风险。在协会的扶持引导下,该村转变农业传统粗放型生产模式,全村种植蔬菜由零星种植扩大为规模种植,逐步形成特色农业生产基地,产量大大增加。这时,协会又筹措资金建立了电子信息室,在网上公布蔬菜的收获时间,同时向外地客商发布蔬菜供货信息,通知他们前来收购,使菜农足不出户就可销售蔬菜,改变了过去绿色蔬菜销售渠道不畅,许多菜农“增产不增收”的尴尬局面。目前,协会已开拓了南宁、防城等外地蔬菜销售市场。去年,协会信息室共发布信息20多条组织外销蔬菜,使农民年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人均纯收入达到3896元。